很多同学秉持着对自己用心准备的毕业论文负责的态度,疑惑和担心答辩现场准备时间短暂,导师是否有时间去看论文内容,后续提问是否能契合论文本身等等。所以,你觉得答辩老师会仔细看论文内容吗?
答辩基础要求
出现在答辩会的导师们,对论文的选题、研究领域、框架内容等等基本是了然于胸,换言之,不说导师们扫一眼就能完全知道学生论文作品的内容和实际水平,也基本懂个八九不离十。
尤其本科毕业论文,其实水平差距一般不明显(这里并不含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本科论文更倾向培养你逻辑性表述能力)。
另外,论文答辩的论文汇报、回答问题正确性、成果验收三部分构成,而论文本身评分由选题、方案设计、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论文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决定。
也就是说老师们更在意并考察的是你本身逻辑是否通顺、框架结构是否完善等等,换言之基础格式/错别字/有没有糊弄/答辩时候的态度是关键。
一般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老师们就不会过分为难。
答辩基本状态
对于学生本身来说,答辩时的精气神很重要。
穿着不需要多么正式严谨,但一定要大方得体,而且不能让你出现不习惯的情况,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到甚至穿了一身正装,结果反而因为不习惯名贵且精致的西装,导致束手束脚,表现不自然。
这就是很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次,是答辩自述的模板,一定一定不要照搬,说真的不管是什么万能模板,基本就意味着“烂大街”,这些导师看过的学生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所以不要抱侥幸心理。
对于模板类的东西,可以参考,但是一般是借个框架,主要内容还得自己填充,如果想要创新或者让导师眼前一亮,那么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从论文题目答案的角度入手,前面自我介绍说的再花里胡哨的也没用,而且拖时间也会影响后面。
在你自我陈述的过程中,基本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就会了然,并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有的阅历高的资深教师甚至可以具体到指出第几页第几行出现了数据错误(引用错误),把所有出现问题的页面都折起来,等报告人讲完了再挨个拎出来询问,少说十几处。
这时候的你如果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慌了,磕磕绊绊答不出来,纯粹自乱阵脚。老师更想看的还是同学有理有据地回答,哪怕真有不会的,也能不卑不亢地解释当下研究现状等等,来证明自己的确用心准备了,这份论文并不是糊弄之作。
最后,提醒下各位同学还是要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在自己读透了论文的前提下,方能保持对提问者尊重的前提下,恪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防御性辩论,因为这是答辩人捍卫自己学术观点并展现自己学术能力的表现机会,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