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课堂革命丨一基三化质量管理应用型课程
TUhjnbcbe - 2024/5/20 3:46:00

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本着阳光学院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大学三年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

《质量管理》课程把习总书记关于质量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嵌入课程教学,在学校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课岗对接夯实应用型教学,利用企业真实案例的实训实战项目强化过程育人。教学团队提出了“一基三化”质量管理应用型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社会化学习作为“主航道”,“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产教融合,真枪实弹参加校外实战活动。项目化学习作为“风向标”,先将质量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形成质量管理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块。

泛在化学习作为“突破口”,学生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学习小视频,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进行碎片化学习。

同时,精选“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创新,培养新一代“工匠”。同时,基于竞赛的学习作为“启航点”,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图1质量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框架

应用型总体设计

质量管理教学创新主要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枯燥、实务不足的短板问题,以服务海西经济区地方经济需要,对接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岗位,把握地方产业发展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明晰相应岗位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逻辑关系(如图2)。

坚持“一基三化”的课程教学创新,形成基于知识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三个层次递进的知识学习模块,探索应用型课程教学的最佳实现路径。

图2岗位-能力-知识模块应用型课程体系

质量管理应用型课程创新实践总体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图3质量管理应用型课程创新实践总体设计思路

教学案例

建设途径

业师进课堂/学生进企业

实施过程

“一基三化”课程教学创新举措

(1)教学准备阶段:微案例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

教学团队通过调研、走访、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质量问题,精选“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元素,提炼适合课程讲解、分析用的微案例,由课程合作企业提供真实场景,将微案例与真实场景相融合,形成质量管理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块。

再以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利用代入感强的应用场景,形成质量管理微案例分析材料。如围绕“武夷星的微案例”,设计?组相关联、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思考讨论,如“企业的产品是否需要标准”、“什么是企业产品标准”等。

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取长补短,制作“产品标准图谱”,接着召开“寻找产品标准大会”,展示各个企业产品标准;最后立足对产品标准的理解,思考“企业如何建立产品标准,途径和方法”。

(2)课前自主预习阶段:讨论小组与泛在化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课前将质量管理微案例分析材料、PPT课件等资料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形成讨论小组(一般4到6人一组),提出小组讨论方案和微案例解决对策。本课题组学银在线平台的线上开放课程资源也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见图4)。

图4质量管理线上学习资源

(3)课中讲授讨论阶段:翻转课堂与社会化学习相结合

A.部分课程内容采取翻转课堂模式。

在课堂环节,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问题优化讲解的内容,并对各小组讨论出来的案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点评。

课后环节总结学生案例分析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筛选出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学生,引荐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增加优秀学生参与企业质量工程实务接触的机会。

B.业师进课堂与学生进企业等多种社会化学习方式。

请进来与走出去是质量管理课堂新的授课模式(图5)。聘请质量管理界经验丰富的业师进课堂,为学生们讲述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企业,聆听企管理者讲述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增加感性认识。

业师进课堂与学生进企业

C.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创新。

通过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质量问题的经典案例,如产品可靠性极高的芯片设计与生产、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等,精选“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元素,巧妙地将专业与思政融合创新,提升学生质量意识水平。

(4)课后反思巩固阶段:基于竞赛的学习,以赛促学。

教学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图6)、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虚拟仿真赛道企业运营仿真赛项、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让学生体验质量管理在项目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

教学成效与反思

教学成效

经过三年的改革和探索,工商管理专业质量管理课程的考试成绩从年开始平均成绩从68分上升到78.95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有明显提升,课堂到课率98%以上,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毕业论文中有关质量管理的选题从年5%上升到年12%,学习获得感明显提升。

针对毕业生近五年连续跟踪调查,形成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在职业能力评价方面,平均97%以上反映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较强,在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评价方面,平均96%以上反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能有效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如图7。

图7毕业生调查表

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第八届福建省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九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福建省第四届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初创组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省赛二等奖。

专业共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企业受训员工达到多人,取得经济效益50多万,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典型。

教学反思

经过不断反思,发现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1.学生对企业实践认知疏浅:学生对企业实践的认知和理解均有不足,真实案例代入慢,案例情景需要进一步简化;2.专业知识通俗化还有待加强: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还有待加强;3.部分同学参与积极性低:部分同学参与案例分析与实战的意愿较低,如何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是今后探索的重点。4.相关知识的重构和提升:与课程有关的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何重构和提升还有待思考。

分享优秀教学成果,传播教育教学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借鉴】

需要咨询教学成果申报、教学案例撰写、教学竞赛等指导服务,可私信本人哦!

#深度好文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堂革命丨一基三化质量管理应用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