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刘教授将为大家讲述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撰写论文时,大家肯定要先读论文,一方面要了解你研究领域的前言,另一方面也会从别人的文章中获得一些写作经验,这些文献中的研究内容还可以作为你当前研究的重要证据。
做好文献阅读笔记,第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是帮助思考。那么要做好文献笔记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今天的视频,刘教授就为大家揭晓这个谜底,快快点击观看今天的视频吧!
欢迎来到Dr.Liu的5分钟系列讲座。今天我们来谈谈为准备写论文,在阅读文献时如何做好阅读笔记。
首先,我们要明确做笔记的目的,一般有两条,第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是帮助思考。
我们做笔记时首先是通过摘录或标记有用信息,过滤掉其他所有内容,因而再次阅读时主要只看笔记就可以,不需要浪费精力被原文中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所干扰,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我们做笔记时不光只是摘录文献信息,还可以及时记录自己阅读时获得的灵感,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从而帮助思考。此外,做笔记还可以把隐性的信息显性化,好的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所需要的信息。
市场上有很多可以专门用来记文献笔记的软件工具,也有人喜欢就用自己顺手的文献管理软件来记笔记,这样后面整理、引用和复读文献会节约一些时间。但不管用什么软件,记笔记的内在技巧是不变的。在这里我就分享一个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用Word文档记笔记的技巧。
记录和整理笔记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一个专门用于记录的word文档,以文献为单位记录文献信息和我们的想法。对我们阅读的每一篇论文,首先我们要记录文献的识别信息,一般记录第一作者的lastname和论文出版年份就可以了。在笔记的主体中,我们既要摘录文献信息,也要记录自己的想法,最好要留出不同的空间来记录它们。
在这个Word文档中,可以用简单的两栏表格。左栏用于摘录文献信息,右栏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在左栏中,可以从文献中直接复制粘贴我们认为有用的信息。
而在右边这一栏我们可以记录的东西包括:
①左栏摘录的信息对我自己可能的用处是什么?
②解释它与我的课题为何相关
③我对这一条摘录信息的想法,它存在的缺点,我是否赞同及相关预测
④记录这一条摘录信息和其他文献的关联
⑤那些可以帮助你解释这条信息的其他信息
⑥还可以记录其它和这一条信息相关的灵光乍现的灵感,包括它的潜在含义、和带来的新的可能
专门设置一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迫使我们边阅读边思考,激励我们持续地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当一个文献与我们的观点一致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有新的证据来支持文献的观点,从而使文献的观点有更广泛的应用。或者可以把它延伸到新的领域。当我们发现某个文献观点我们不赞同时,也许就预示了我们可能找到了一个我们可以做出特殊贡献的地方。
为了便于检索,我们可以在右栏给每条记录的信息打上关键词标签。比如一条记录和话题A有关,那么可以打一个#A#的标签,以后需要检索关于话题A的文献时,搜标签#A#就能很快找到相关记录和对应的文献。针对同一课题所做的阅读笔记应使用一致的关键词。而重温笔记时常常需要根据整体的阅读体验来拟定新的关键词。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所记信息与我们课题的密切程度,用不同的颜色对记录的信息分类。最简单的是把所有记录的信息一分为二:有用的信息用正常的黑色,而对那些存疑或暂时不太理解的信息用红色,红色用于提醒我们在重温笔记时需要重新阅读或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每次重新阅读,都可能将一些红色记录转为黑色。
如果一篇文献里可以记录的点很多,可以列为重要文献,需要多读几次,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在这个记录文档里可以根据信息多寡重新排。
如果一篇文献里可以记录的点很多,可以列为重要文献,需要多读几次,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在这个记录文档里可以根据信息多寡重新排序,把重要的文献放在前面,也可以把重要的文献打印出来,随时查阅,随时在笔记中增补新的信息。在表格的下方,我们还可以对重要的文献写一个简单的摘要,概述这篇文献的大意,简要记录这篇文献中对我们的课题最有用的东西。如果要读的文献很多,我们也可以在文献作者名字和年份的边上加上针对文献的关键词标签以便于检索。
在这个专门用于记录的word文档中用表格只是一种方法,你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字体字号,或用标点符号来区分摘录的文献资料和自己的想法。
在我们做了足够多的文献笔记之后,我们可以进入第二步,用另一个word文档按关键词或我们的思考框架来分类整理这些记录。我们可以首先把所有和我们的课题相关的关键词分门别类,然后在每个关键词下面汇集来自各个文献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用于记录的word文档中拷贝而来,这时拷贝的信息往往应该比原记录更精简,以免过多的文字干扰到对不同信息源的整体把握。注意拷贝每条摘录的信息时,要同时拷贝引文信息。便于需要时随时查看原记录。当我们把关于同一话题来自不同文献的信息放在一起时,它们往往会互相产生碰撞,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激发新的思想。在这个用于整理的文档里,我们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去重组笔记来获得新的视角。让信息能够来回碰撞,让我们的想法得以不断提炼。最终可以按我们自己论文的论证要素来整理笔记。归整我们的论点,将文献信息组织成文。
今天所说的只是一个例子,成熟的学者一般都有一套自己顺手的文献记录和管理系统,但形式上万变不离其宗,活学活用,自己习惯就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