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等生到全美Top20高校学生,留学后这个孩子的变化翻天覆地!原创妞妞妈梁梁小花生网
今天要讲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准确说这应该是一大家子的故事,故事的里的“小学霸”是姐弟俩,姐弟俩是我家妞妞的哥哥和姐姐,也是我娃的榜样,人物关系有点乱,那今天的故事,就先从人物关系说起。
我是独生女,所以从小就和我表哥表姐很亲,长大后自然也走得很近,表哥表姐是我二姑的孩子,表姐老大,表哥老二,这姐弟俩结婚生子,娃也是姐弟俩,表哥的娃是女孩,年长,表姐的娃是男孩,年幼,这俩娃又是姐弟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今天我先说说我姐姐家这个男娃Peter的故事,因为整个故事是“一大家子”,女娃的故事我再单独写。
本文由花友
妞妞妈梁梁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图为美国小区一角中国自古就讲“事出有因”,让Peter出国留学,对于我姐姐来说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在我看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
1.“天时”
年姐姐全家到美国旅游,这次看似普通的度假,让她看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也让她这个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顺风顺水的高材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
Peter在国内读小学、初中时,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好学生:
第一,他性格内向,属于典型的理工男孩(也有点蔫儿淘),不算是在学校瞩目的类型;
第二对于校内成绩而言,他不是门门优秀的三好生。语文基本就是写作文掰手指数字数,英语是能看、能读但不会说的哑巴英语,唯有在数学方面算是天赋异禀,但即使这样的天赋,对于Peter来说也并没有成为当好学生的筹码。
曾经有一次数学考试,题目要求在几个数字之间填写有关符号,使左边的式子等于右边一个数字,结果Peter用了阶乘“!”符号,使这个等式成立,可是老师给打了个红色的大叉,究其原因是初中还没有学到阶乘的概念,这是高中的知识。这件事让我姐姐觉得,在应试教育的体制里,“因材施教”这件事好像有点难。
而在美国度假的那段时间,我姐姐感受到了当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也有机会参观当地学校,耳闻目见了学校课堂的新颖上课形式,更是看到了多元化学习给孩子Peter带来的变化,一次短短的旅程,让Peter对美国学校的向往魂牵梦绕,所以这就种下了让她带孩子留学的种子。
2.“地利”
对留学生而言,出国留学所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其中最让家长不放心的就是住宿问题。
因为我哥哥和姐姐家的两个孩子不是去读大学的,所以他们也不想让孩子住校,这就意味着要解决走读的问题。
还好,因为家里有亲戚在美国,姐姐家自己也有相对便利的住宿条件,直接把生活问题解决了,这个决定性因素,让我姐姐和哥哥更坦然地面对出国留学这个问题。
3.“人和”
初来乍到,任何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适应,更何况是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惯、不同水土……要做好这个心理建设,还是很有挑战的,但是对我姐姐来说,有两个最大的缓冲:
1)前边说了,我哥哥姐姐俩娃年龄相当,正好出国留学可以一起作伴,而我哥哥姐姐这俩兄妹正好也可以一起陪娃作伴,一家人组团留学;
2)我们在美国有个亲戚已经定居数十年,有自家人托底,至少在心理上就有安全感,更何况是真亲戚不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那种。
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如果不出国,感觉都对不起这么好的资源,于是,出国留学这件事,就这么水到渠成了~
能定下留学这个目标,下一步就是围绕目标展开行动了,其实这和我们平常做决定有相似之处,flag好立,可是怎么让旗子飘起来,那过程真是险而阻,我把姐姐帮助Peter留学的过程分为这么几步:
一、留学前的过渡准备
二、留学面试小波折
三、衣食住行
四、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
五、未来可期
接下搬好小板凳,我开讲:
一、留学前的过渡准备
1.确定留学时间
从做好了留学打算开始,我姐姐就开始搜集各种信息,这个过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找中介、听讲座(这和我们鸡娃时的状态是不是有点像?搜集信息是一个本领,用的好的话可以省不少钱)。
其中有个信息需要强调一下,就是Peter入学时间的事,刚开始我姐姐希望孩子在国内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义务教育是最扎实的)打好一定的基础再出国。
但后来了解到,美国高中是四年制,小学加初中比中国少一年,因此等孩子初三毕业来美国读高中,相当于高中毕业晚一年的,另外初中来读书的好处是,在美国考大学可以不用考托福了,因为只要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在美国读书满4年,考大学就可以不用提交托福成绩,知道这些信息后,我姐姐就把留学时间定在Peter初二那年。
2.国际学校做衔接
在与美国学校联系的同时,姐姐还跟上海的有关国际学校联系,因为前边说了,Peter英语还属于哑巴英语,如果想保证顺利衔接出国的语言应用,还是需要突击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结束了初一第一学期公办学校的学习后,Peter第二学期如愿入读了国际学校,所想要提升的英语能力也如愿以偿。
二、留学面试小波折
1.做好面试准备
申请学校的材料可以通过中介来进行准备,但是面试谁也代替不了。
说到Peter的面试,还有点小波折,但好在有惊无险,而化解这次风险的法宝竟是Peter的一个小爱好——玩魔方。
面试其实有标准的流程,面试稿子其实也有套路,可以提前背诵,但恰恰我这个大外甥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耿直boy,而且面试那天是在半夜,这孩子状态更是一塌糊涂。
面试不冷不热地快进行完了,这眼瞅着就是要废了,我姐姐急中生智,马上把魔方递给孩子,和面试官说让孩子最后一分钟表演一下自己的特长。
得到面试官允许后,Peter拿着六面被打乱的魔方一分钟快速复原,这面试官估计也被惊到了(这是年的经历,现在估计魔方已经烂大街了,别那这个再和面试官说特长了),连呼"Amazing!Incrediable!"
在面试结束后,姐姐让Peter给面试官写了一封邮件,感谢面试官对他的面试同时,阐述了自己对魔方的热爱等等。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两周后收到offer。
通过这次面试,也可以看出美国的招生官不但注重所谓的文书、成绩单、推荐信等,更注重孩子的软实力!你的与众不同的特长爱好,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都是我外甥Peter玩过并能成功复原的魔方
三、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人之常情,在美国如果没有车真是寸步难行。所以到了美国,第一件事就是考驾照,而且加州规定年满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所以很多当地高中生都是自己开车上下学。
1.“行”
美国考驾照不像中国那样必须在驾校学习多少小时才可以报名考试,这边你可以直接到DMV现场报名,或是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