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化学家曾昭抡与俞大絪结婚40年不敢生育,
TUhjnbcbe - 2024/7/9 19:16:00
大学生毕业论文制度的创始人曾昭抡一生致力于化学研究,为我国的学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与爱妻俞大絪结婚四十年却不敢生儿育女,最后落得个妻子非正常死亡,而自己去世的时候也无人察觉的下场。才华横溢的青年渡洋求学晚清年间,曾昭抡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天生就在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长大,曾祖父为晚清名臣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父亲为前朝举人,母亲也是名门之女。十三岁曾昭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雅礼中学。五年之后一举高中,成为了八年学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虽然年龄小但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于是成为了四年级的插班生。年,和当时很多留学报国的学子一样,曾昭抡踏上了美国的邮轮,前往美国著名高校麻省理工学院研读化学工程学。曾昭抡用三年的时间研习了四年的课程,超额完成学业的他开始转战对化学学科研究。三年之后,曾昭抡成功取得了科学博士学位,启程回国。再次站在邮轮之上已是六年之后。曾昭抡和当年一样,长衫在身、布鞋在脚、古朴简约,丝毫没有因为六年的越洋生活而变成长着中国模样的外国人,甚至还有一些比近代人还要土气的邋遢,这可能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吧。虽然曾昭抡看上去不像是“留过洋的人”,但是思想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先进和前卫。曾昭抡正是因为一门心思扑在了学术研究之上,才无暇顾及外在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曾昭抡回国后,六年未见的父母开始操办起了他的婚事。民国初年,有一些因循守旧的思想老人还是遵循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建思想,选择了近亲结婚。就这样,曾昭抡与自己的表妹俞大絪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因近亲成婚的危害而放弃为父做母俞大絪比曾昭抡小了六岁,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并不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下荼毒长大的女性。作为一个新青年,她也是近代著名的化学家,在婚后分别前往英国的牛津大学和法国,在巴黎大学继续深造,继而回国。曾昭抡和俞大絪二人刨去亲属关系,其实也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志同道合的二人在化学研究方面其实更像是挚友。接受过新思想教育已然知晓他们的婚姻是必然,所以彼此也默认了这份关系。夫妻二人都接受过科学教育,具有很高的学术储备量,明白近亲结婚会让后代基因变异,生出来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是脑瘫儿或者智力有问题的孩子,所以没有繁衍后代,放弃了传宗接代尽孝的职责。结婚之后,两个人依旧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奋斗。曾昭抡在西南联大担任教授一职,除了学术方面造诣的高超之外,他的“另类”也是全校闻名——从来都不清洗的蓝色长衫、破烂不堪的黑色布鞋、不苟言笑的扑克脸,成为了同学口中曾教授的标配。有些瞧不起穷人的富家子弟对曾昭抡嗤之以鼻,认为他不注重自身形象,是“侮辱”了高尚的学术氛围。曾昭抡得知之后也是不以为意,依旧是我行我素,理由就是没有理由,自己只想着化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不会在乎外在。经常有同学能看到曾昭抡教授站在树干边上喃喃自语;下大雨即使带着伞也因为沉醉于思考而忘了打开;饭桌上念念叨叨竟然忘了用勺子吃饭等等,总之曾昭抡给人一种神叨叨的感觉。唯一了解他的只有自己的妻子俞大絪,看到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思考,尽量不要打扰他。在他忘了用勺子吃饭的时候,默不作声换了,见他一个人漫无目的的溜达就悄无声息帮他打一把伞遮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中国式教育焕然一新曾昭抡对化学已经超出了热爱的程度,完全是一种痴迷,不是他选择了化学,更像是化学选择了他,只愿意效忠于化学,而不是现实。不被世俗所束缚的他曾经因为时任校长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是系主任便提交了辞呈,颇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洒脱。后来曾昭抡进入了北京大学任职,成为了北京大学首批的研究教授,担任化学系主任一职。“神叨叨”的曾昭抡一进入北大,就使北京大学焕然一新,他将海外课程的安排规划带到了国内,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学习安排规划。曾昭抡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改变曾经的教师“只说不做”的方法,强调实际操作,尤其是化学,光听懂不是本事,能实践才算是真知,并且还能将其进行汇总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曾昭抡设立了毕业论文制度,自己级别的学生必须上交富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才可以毕业。因为战争爆发,爱国心切的俞大絪回到祖国,留在了重庆大学教学。抗战结束之后,年再次前往美国的哈佛大学进修学习,两年之后学成回国,在曾昭抡曾经工作过的中央大学执教,后来前往燕京大学,因其院系调整而成为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夫妻二人终于再次成为了同事。正当二人准备颐养天年,同聚晚年之时,那混乱十年来了,身为知识学者的俞大絪没能幸免于难。曾经远渡重洋,知识储备量丰富的教授身份带给了俞大絪让人尊敬和仰慕资本,都成为了“罪恶的证据”。第一次,俞大絪被人侮辱,从来都是以理服人的她竟然无语凝噎。倘若曾昭抡在她身边或许还能给予她一点安慰,但是此刻只有她自己,孤立无援的她选择了服药自尽,结束了自己61岁的生命。和妻子同样身份的曾昭抡也不好过,经历的几乎是和俞大絪一样的不公平对待。他不仅无法回家安葬妻子,同时也不幸罹患了癌症,无处可医加上积劳成疾,一年之后,曾昭抡骤然离世。生前辉煌的曾昭抡去世之后却没能享誉厚待,因为身份的特殊,曾昭抡一直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所以在死后几天,有人嗅到了尸臭味才发现早已归西的曾昭抡,将其草草地安葬了事。不得不说,一切都有命数,我们难以与时代相抗衡。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也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倘若他们共同孕育一个孩子,或许会是正常的,更有可能是给予他们熬不下去之时的最后一个希望,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学家曾昭抡与俞大絪结婚40年不敢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