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古诗怎么教
——写给小学语文老师》
苏静著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二十六首经典古诗,从服务教学设计出发,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参考。本书注重问题意识,以独特、新鲜而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切入,从文化视角对古诗进行多元解读,为教师理解和拓宽古诗学习的思路与视野提供直接的素材。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设计充分考虑读者接受能力,同样适用于亲子阅读。
小书的创作是完全基于新教育理念的。新教育一直倡导“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先生语),而经典古诗文恰恰体现了古人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心性追求。
所以,小书精选收录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二十六首经典古诗,每首都堪称家喻户晓的“国诗”。这样选择的目的是考虑到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课堂参考,更接地气,同时为家长提供与课堂教学同步的亲子阅读指导。
小书里的每一首古诗独立成篇,解读方式别具一格。相较于其他单纯的古诗故事或鉴赏类书籍,小书更加注重古诗鉴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力争为读者(特别是教师)呈现一个开放式的思维框架,并提供教学流程所能驾驭的逻辑支持。
朱永新谈——
早在十八年前,我就这样评价苏静:“这是个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年轻人。”
那时的她,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任教于青岛嘉峪关小学,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但就是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事情:
通过不到一年的教学,就能让一个蜚声全校无人敢接手的“麻辣班”脱胎换骨,70个孩子齐刷刷爱上古典诗词,成为气质非凡的“诗界神童”,不仅能轻松背诵百余首诗词,赏诗论诗侃侃而谈,还能在两三分钟内随意命题挥笔而就一首词整句工的诗作,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个班毕业时,语文成绩也由过去的倒数第一变成了全班优秀,全校榜首。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当我通过《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了解到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时,我就在想,这样的新诗教如果能够惠泽更多的老师和孩子,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于是,年,我让自己的研究生与苏静取得了联系,邀请她参加新教育实验的首次年会。在苏州,我们有了第一次会面。
她对孩子的热爱,诗词的见地和教育的真诚深深打动了我,我随即将其招致门下,使她成为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希望苏静能够涵养元气,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更好地研究和传播新诗教,打造一门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儿童诗意课程,让全国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都有机会走进新诗教,感受古典文化和诗意教学的魅力。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苏静更加成熟和理性,她一边研究诗教理论,一边进行诗教实践。三年间,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都留下她授课研讨的足迹,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也是以诗教为题。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的苏静回到故乡青岛,成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老师。
她在信中曾经对我说:“朱老师,我很庆幸,一直没有脱离小学教育。我喜欢孩子,也一直希望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做小学教育。我如愿以偿。今天,我所教的大学生们将成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将掌控和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所以,我更加责无旁贷,我要带他们走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更会把新诗教进行到底,打造体现新教育精神的儿童诗意专业课程。”
她说到做到。此后的苏静,以大学教师和新教育“儿童诗意课程”公益项目组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儿童诗意课程的进一步研发和实践。她带领着一群和她一样执着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偏僻的大山,也走进繁华的都市,从讲授课程到修改打磨到教师培训,为新教育实验区的老师和孩子们送去诗意的温暖。
同时,她还是新教育网师课程的志愿者讲师,坚持为全国一线教师网络授课。她一直都说,做新教育是她最快乐的事,她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师生精神状态的改变……
朱老师口中这个
“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年轻人”
究竟是谁呢?
“
苏静,诗教名师,教育学博士,青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新教育实验“儿童诗意课程”项目主持人。先后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先后出版8部个人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年出任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年tedx论坛中国区讲者。ngo组织资深国际志愿者,有长达17年的助残志愿者经历、国内支教经历和国际教育救援经历。
我是年开始研究儿童诗意教育的,非常巧合,我的诗教与新教育实验共同走过了二十年。二十岁之于人生,恰是风华正茂,之于新教育,更是未来可期。作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的弟子,我荣幸至极。
多年来,朱永新先生一直鼓励我在诗教方面不断超越,特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