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宽艺术视野与艺术传播
艺术鉴赏是连接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是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由于鉴赏者常常具有强烈的情感活动以及复杂的心理机制,所以其总是能够促使受众通过艺术真正明确对作品本身、情感、现实生活等的真实表达,通过艺术形象逐渐开阔受众的视野,在艺术的独特作用下,随着受众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的提升,逐渐开阔人生的视野。通过艺术鉴赏而完成的艺术教育在拓展受众与促进艺术传播中同样具有“以情感人”“寓教于乐”以及“潜移默化”的特点,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明显区别。正是因为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艺术鉴赏而完成的艺术传播才具有一定的长久性,可以对人产生深入而持久的艺术影响。受众积极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够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传播。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与气质的象征与代表,是生命力强大的民族灵魂。受众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换位思考意识,从受众逐渐转换视野到艺术创作者的角度,不断深刻反复地理解作品。受众通过视野的转换,依托情感共鸣逐渐转换到词作者、曲作者以及乐器的演奏者和演唱者等角度,主动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加速艺术的传播。教育作为艺术传播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能够较为快速且准确地将艺术信息向受众进行大面积的集中传递。
(三)促进艺术疗愈与生命表达
由于艺术能够承载人的情感表达以及道德价值、文化积淀等。因此,受众在鉴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创作者的情绪、心态、价值以及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广泛思考。正是因为情绪的表达与理解,受众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才能够产生共鸣或顿悟,并以艺术为手段进行艺术疗愈。其对人的情绪管理、情绪发泄、心理治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艺术疗愈通常是指运用艺术作品发泄情绪、表达情感、解决心理问题。在艺术疗愈的实际应用中,音乐与美术应用相对较多。音乐能够使人放松、安静,美术绘画则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受众的所思所想不受拘束、自由地表达出来,以此达到放松心情、抚平心灵的目的。而在音乐疗愈中,受众聆听音乐所产生的反应均是心理上的变化,音乐色彩通常将根据特定受众来进行选择。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宽泛,乐曲丰富,加大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够拓宽艺术疗愈的内容,将音乐更好地与受众的生命结合,促进人的健康、艺术化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亲民性,能够较快地与受众建立联系,向受众进行传播,在引导受众主动了解特定民族与特定地域的文化艺术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运用艺术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与思考问题。一朵花、一棵树,生命本就是艺术,多种多样的事物在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美,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或其他艺术作品的鉴赏,受众同样能够发现艺术美之外的自然美,进而建立起更为完整、多元的美学认知。
三、受众审美能力的多维提升
艺术作为复杂而多元的词汇,其所呈现出的艺术想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特点。音乐通常作为听觉形象呈现在受众的面前,由于时间的流动性和音乐自身的属性,其往往能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能够细腻、直接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给予受众时间和空间进行审美的再创造,使受众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或音乐色彩。民族民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区间情感与理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鉴赏民族民间音乐是提升受众审美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大众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艺术鉴赏的持续化、碎片化积累和艺术交流的信息获得,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将艺术与生活紧密、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创造艺术,在艺术中感知生活,形成生活与艺术的良性互动。
(一)从个别到一般:音乐鉴赏的价值拓展
音乐鉴赏是美育或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而在此环节中,音乐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项教育功能而已,音乐鉴赏的其他价值与功能还需要不断地拓展与完善。音乐鉴赏能够通过联想与想象联系到音乐背后的文化与情感,向受众多元立体地呈现出鲜活的艺术形象。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应当通过艺术的学习与鉴赏,将艺术的基本知识,艺术手法、艺术作品以及艺术风格等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反向促进音乐鉴赏在现实中的融合应用。同时,受众的音乐鉴赏不能仅停留在教育与认知上,还应该渗透到其他领域,例如: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激发艺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老年人能够通过音乐消磨时光、上班族可以通过音乐放松心情等。音乐在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中与其他的艺术门类进行了融合,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受众应当不断打破自身的视野与认知,以创新的视角,从不同门类中欣赏多元化的艺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受众在鉴赏民族民间音乐时要学会打破常规思维,以音乐为基础,向其他艺术门类与艺术形式进行延展,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舞蹈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艺术学习能力,多元化地提升自身的艺术获得感和艺术边界,形成从个别到一般的升华。从个别到一般是逻辑思维中的两种方法,一般指归纳法与演绎法,音乐鉴赏也应该借鉴这种方法,以达到循环往复地深化认识的目的,形成艺术鉴赏的规律性总结。
(二)从量变到质变:文化艺术的审美提升
艺术鉴赏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完整的,具有一定的动态审美特征。艺术鉴赏的能力并非是天生自带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自我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受众的审美提升需要其不断进行文化艺术的长久积淀,主动了解与感受他人的经历与故事,以此拓宽自身的视野与情感认知、学习艺术鉴赏或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增加艺术鉴赏的底蕴与能力。受众更应当在他人与自身的努力下主动积极地寻找优秀、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反复深入地进行了解,分析其成为经典的艺术特色、表现方法等,不断注重量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逐渐提高自身良好的审美素质,促使自身能够在艺术作品中产生审美期待、审美认知、审美共鸣、审美想象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受众应当不断重视与他人的艺术交流,在艺术传播的完整路径中,通过艺术交流,获得更多的艺术信息,进一步拓展艺术鉴赏的视角,通过多种路径的多元构建,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从量变到质变是哲学中最为基本的观点,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应当遵循量变与质变的基本规律,不断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兴趣爱好入手,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逐渐锻炼自身的艺术鉴赏以及艺术创造能力,提升自身对于艺术的信仰。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积淀,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并将自身的审美思维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其他方面。注重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受众应当主动进行美的艺术创作,将自身的情感价值、人文思想、成长经历、困境遭遇以及文化认知等通过文艺作品或具有艺术思维的方式表现出来,进而构建或实现受众自身的艺术人生,促进大众美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充分展现一定地域中特定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民族风骨。文章从音乐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受众鉴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审美能力的多维提升等方面,论述了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力、想象力、创新创造力以及对人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等问题。受众鉴赏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拓宽艺术视野、促进艺术传播、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地域认知、促进艺术疗愈以及促进受众创造艺术人生,其对受众产生了多元而丰富的意义。在生活中注重对于艺术的感知,不断积累艺术鉴赏的经验,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中,应当积极主动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从民族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中感受独特的地域认知与地域文化,了解民族与历史、理想与感性、自然与社会的多元文化艺术,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大众全面而多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7.
[2]周文思.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作用[J].大众文艺,(21):2.
[]楊晓亮.民族音乐审美价值的变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0):44-46.
[4]杨润.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艺术科技,7(07):.
[5]吕锋.论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功能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
[6]张同道.艺术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7]卢点点.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J].中国文艺家,9(07):.
[8]庄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的内外在价值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