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男性一直都拥有着很高的地位,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其实,也有许许多多的女性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三国时期,有貂蝉,大乔、小乔和甄宓等非常出名的女性角色。
而且她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美女”。但是相比于其他美女来说,被称为三国第一美女的洛神甄宓的结局却最为悲惨,她去世后竟被“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下葬。
要知道,在古代人们都认为,使用这种下葬方式会让人在九泉之下无法伸冤甚至也无法轮回。有句古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这确实是甄宓的真实写照。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她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甄宓(剧照)
洛神甄宓的经历
公元年1月26日,甄宓在中山无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出生,甄家曾一度是当地的豪强望族,他们家世代承袭二千石俸禄的郡守级官职。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甄宓生得极其美丽,而且她也非常聪慧,从小就显出了过人的智慧。她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理解能力很强,可以说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
不仅如此,她也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女子,她心系贫困的老百姓,汉代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连年的灾荒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她便向母亲提议将家中的谷物开仓以救济那些饥饿的难民。
这一举动使得甄宓不仅仅救了那些难民避免了灾祸的发生,还使得她美名远扬。
在她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但她仍然对待自己的嫂子态度敬爱谦和,经常帮助自己的嫂子打理家事,极其疼爱甄俨留下来的孩子。
灾荒
对于性格严厉的母亲甄宓也时常劝说:“二哥不幸早终,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还要照顾留下的孩子,虽然她是儿媳妇,但应该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
在她的劝导下,她们一家人关系十分亲密和睦。但是,这样的才女在婚姻上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公元年,奉命出使邺城的袁绍见到才貌双全的甄宓后便立刻相中了她,让她嫁给自己的小儿子袁熙为妻,当时迫于袁绍的权势,甄宓只能服从。不过,好在婚后袁熙对待甄宓也还不错,生活还算如意。
后来,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被留在邺城侍奉袁绍的夫人刘氏。直到公元年,官渡之战发生后,甄宓与曹家的故事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了袁绍,后又出兵攻破了冀州邺城。从而袁家一家老小,都成为了曹操的俘虏,而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一眼就看上了美丽的甄宓。
其实关于曹丕和甄宓的相遇,《三国演义》中写道“曹丕率军擅闯袁绍府,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上前举剑欲杀,却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
可见,当时的曹丕是被甄宓的美貌所吸引了,于是便提出了娶甄宓为妻的请求,他的请求得到批准后,曹丕他最终如愿娶了甄宓为妻。
一开始,曹丕非常的宠爱甄宓,而甄宓也非常的贤德,她先后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曹叡,也就是未来的魏明帝,女儿是后来的东乡公主。
到公元年,曹丕的父亲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其父亲的魏王之位。
曹丕
但是曹丕的野心使得他不甘于只做一个魏王,于是在他继任魏王后不久,便立即安排华歆等人联名上奏汉献帝,劝其禅让皇位,汉献帝迫于无奈只能接受禅位于魏王曹丕。
然而称帝后的曹丕与甄宓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差,十多年的时间,并没有让他们的感情更为浓烈。
反而,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年,他却下令赐死了甄宓,而且在甄宓下葬时,还被“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手段极其残忍。
那么,到底为什么三国第一美女最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后人通过对相关文献记载的分析,推断出甄宓被“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下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曹丕(剧照)
甄宓之死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对甄宓的感情逐渐变淡了。十多年时间,甄宓不再像年轻时一般倾国倾城了,曹丕也逐渐对甄宓厌倦了,最终,曹丕与甄宓的感情终究没能抵得过时间的考验。
备受冷落的甄宓,内心非常苦闷,于是写了一首《塘上行》来抒发自己的抱怨,但谁知,这首诗却激怒了曹丕,诗中写道“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这三句诗抒发了甄宓内心对曹丕的强烈的谴责,以及隐含了对曹丕的劝谏,希望他不要被金钱利益所迷惑。但是,当曹丕看到了这首诗后,认为是甄宓怪罪自己始乱终弃,不久后便下令将甄宓处死了。
在下令处死甄宓后,曹丕曾在梦中梦见一缕青烟直上云霄,于是便找到道士解梦。道士告诉曹丕这是因为甄宓是冤死的,要破解就必须要将甄宓披发覆面、以糠塞口,防止她去地府告状。
曹丕听后非常害怕,于是就照着道士说的方法将她“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下葬。
甄宓(剧照)
原因之二——甄宓与曹植的关系。作为曹丕的兄弟,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在诗词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而且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很经典。
其中《洛神赋》最为经典,后人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洛神赋》是专门为甄宓写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等诗句也可以看出,曹植也确实被甄宓的美貌所惊艳到了。
而曹植本身就是一个潇洒不羁、才华惊世的文人公子。在曹植第一次见到甄宓时,就被甄宓的美貌所吸引,从而,他作了《洛神赋》一文。
从字面上来理解这篇文章实在描述曹植自己与洛神在幻想之中的爱情故事,但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是在暗中表达自己对甄宓的思慕之情。
随着事情的发酵,本身就疑心和嫉妒心很强的曹丕逐渐也开始怀疑甄宓,这对于曹丕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甄宓的失宠。
并且,在公元年,甄宓就被曹丕赐死并且归葬于邺城,下葬时还被“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可见曹丕的冷漠无情。
曹植
原因之三——郭女王的陷害。很多史书都有记载,甄宓的死与郭女王的陷害脱不了关系。
古代帝王往往都有三妻四妾,当时,曹丕的身边不断地有新人靠近,其中,郭女王凭借着聪明才智得到了曹丕的宠爱。尤其在曹丕登基后,册封郭女王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相比之下,甄宓却遭到了曹丕的冷落,并且日益心灰意冷。
而且郭女王还经常的在曹丕面前吹耳边风,诬陷甄宓,也使得曹丕更加疏远甄宓。如《资治通鉴》里也说:“郭贵嫔谮于文帝,文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死甄夫人。”再如《魏略》记载,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
而这个原因也是历史上比较公认的原因。总之,在信仰神佛的封建社会,对于含冤而死的甄宓,郭女王害怕甄宓死后喊冤来找自己,于是便将她“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下葬。
郭女王(剧照)
原因之四——甄宓阻挡了曹丕的继承大业。有传说认为在打败袁绍,俘虏了袁氏一家后,先见到甄宓的其实是曹操,而曹操当时也被甄宓的美貌所吸引,想要将甄宓纳为妻子,但不料被曹丕捷足先登了。
迫于无奈,曹操只得同意让甄宓嫁给自己的儿子曹丕。但是,也因此,父子二人之间有了嫌隙,曹操一定程度上迁怒于曹丕,导致曹丕差点继承不了曹操之位,更别说成为皇帝了。
曹丕作为一个极具野心的人,他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前途被一个女子所阻挡呢,于是才下令处死甄宓,导致了甄宓的悲惨结局。
其实,对于甄宓的大家都是众说纷纭。除了上述四点原因外,也还有其他的声音,但是毕竟已经过去了太久,今天根本无法考证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了。
但是,甄宓的悲惨遭遇却也展露出了帝王的无情,展现了在权力面前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曹操
好在,公元年,甄宓的儿子曹叡继位,据记载,在曹叡继位后,曾多次询问郭皇后自己母亲的死状,而心虚的郭皇后在曹叡连续的追问中承受不了,最终忧惧暴崩。
后来,在李氏口中他才得知甄宓是被郭氏诬陷害死的,曹叡非常悲痛,于是,在郭皇后死后,他便也命人将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也算是为自己的生母洗刷了冤屈,而且在他继位后还追尊自己的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
综上分析,甄宓的悲惨遭遇其实也算是古代封建社会下对女性不公平的一种反映,一代才女本可以选择更加美好的人生,却迫于权威,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从而一步地陷入了一场悲剧之中。
尽管后来甄宓的儿子也为她报仇了,但是她的遭遇也着实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
张维文.《曹丕与甄宓》的前世今生[J].舞蹈,(04):16-17.
杜学峰.千古风流话甄宓[J].文史春秋,(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