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修炼计划
很多同学觉得文综学习宛如一门玄学,叫人捉摸不透,找不到方向,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胡竞天和新雅书院金思宇两位九字班学长学姐却想告诉你:地理学习有方法,政治提分可突破,历史其实很有趣。
目录
文综考察的是什么?文综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合理分配文综考试时间?地理、政治、历史分科学习经验介绍
首先从一张文综试卷谈起,选择题部分,地理往往一个材料没读懂,就可能造成一组题接连出错的状况;政治主要考察材料的理解和概念辨析,往往排除到最后,剩下两个选项,陷入无限纠结;历史题往往在选项中给出与我们印象中所学看似相悖的结论,导致很大可能第一个被排除的就是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魔幻与玄学,奠定了大家脑海里文综很难的印象,而接下来,主观题中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答案更是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文综学习看似虽然十分困难,实际上仍是有迹可循的。
文综考察的是什么?
文综考察的是知识,一般常规意义上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背是万万不能的,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它一切都是白搭。文综考察的是理解,背不是万能的,现在的文综考察强调变通和理解,去掉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套路和模板,而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文综考察的是生活,文科作为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科目,它的选材来自生活,注重考察对生活中现象的理解,在地理科目上表现尤为明显。文综考察的是心态,文综题量大时间紧,考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状况,这时不必慌张,不必忧虑自己还有多少分的题目没有完成,放平心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争取到较多的分数。文综知识往往比较细碎,可能会出现频繁的遗忘现象,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也不要紧张,出错是难免的,反复记忆打牢基础,在一次次的错误总结中获得进步。
文综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文综试卷共分,其中35道选择题便占据了分,接近一半,由此可见选择题的重要性。不同学科的选择题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地理来说,我们需要尽可能摸索同一材料下一组题目的关联和内在逻辑。政治重点注意相近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而对于历史而言,需要锻炼对历史材料的敏感程度和历史知识的衔接能力,善于抓住关键词,弄清楚哪些答案是一定不可以选择的。
2.书写影响极大
字体过小、字体过草往往会导致阅卷老师印象不好,字迹优秀的试卷老师看完往往赏心悦目,更愿意给出较高的分数。文综大量的主观题(30多小问)允许老师在一两分范围内波动,如此,多道题累积起来便会造成极大的分数差距。字迹要求并没有高到需要多么美观,只需整齐且辨识度高即可。
3.不必纠结于实在难以想通的模拟题
在高三的多次模拟考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题目,因为题目质量的参差不齐,部分题目可能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出现难以理解的部分也是在所难免。对于这部分题目,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刨根问底,只需掌握其涵盖的知识点即可。
4.每一道高考题都值得反复研究
高考题是我们研究高考的重要一手资源,它们是由高考命题专家耗费大量的时间研究、打磨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建议多看教育部颁发的由命题人所撰的试题分析,从答案中摸索出答题思路,并分析出如何由题干达到现有的答案内容,这才是我们做高考题的关键意义所在。
如何合理分配文综考试时间?
文综题量大,书写量大,写到手疼,这就需要我们对考试时间有一个充分的把控。
1.开考之前的几分钟可以用来浏览试卷,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确定试卷结构是否有发生变化,以防出现填写时答题卡错位的状况。同时还可阅读试卷最后的几道地理和历史选修题材料,确定自己较有把握、想要填答的题目,注意选定之后不要犹豫浪费时间,届时直接填答即可。
2.正式开考之后,为了防止填串答题卡的现象发生,建议按照试卷结构从前到后作答,对于占文综半壁江山的选择题,建议使用40分钟左右完成,写完文综之后立即填涂答题卡。考虑到答题卡一旦填涂错误便会出现一连串反应,填涂完毕务必再核对一遍。选择题建议一遍完成,不要抱着检查的时候回来改的心思,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思维较为混乱,很容易出现偏差,此时来更改最初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极有可能出错。
3.完成选择题之后,建议大家可进行地理和历史选修的作答,因为事先已经确定填答的题目,而这两道大题往往较为简单,确定之后不要犹豫,建议八分钟之内作答完毕。
4.接下来的主观题部分,建议按照顺序依次作答,以避免出现写错位置或漏答题目的状况。时间安排上,建议自然地理15分钟,人文地理15分钟,经济生活部分10分钟,政治和文化生活各8分钟,哲学及第三问10分钟,历史大材料题15分钟,小论文10-15分钟。
以上是个人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建议大家在高三的多次磨合练习中寻找自己最适合的时间分配和答题节奏,并在多次应用中加以优化。
地理
经常有人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外如是。地理学的核心素养在于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人地观念:学习地理的基本价值观念,人如何影响地理要素、地理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地理要素如何影响人,这些部分是需要贯彻在地理学习始终的重要观念。区域认知:地理教学、命题、离不开区域作为背景,但并不意味着要背诵每一个区域。区域认知要求的是对区域进行宏观的把控,由此来完成每一个具体区域的迁移,因地制宜,在平时的学习里因地寻理。综合思维:首先强调地理学科的整体性,认识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和相互制约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视角,这个观念的形成有赖于长期做题过程中的思考。做题时进行发散性思考,每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形成的,追根溯源将知识形成体系。其次需要考虑差异性,世界并不总是按照一般规律来发展的,现实世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主导,而高考地理最爱考察的,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些部分是课本上较少直接出现的内容,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思考总结,我们都知道南北纬5°之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也并非全都如此,例如澳大利亚的东部等,形成反常的原因究竟如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