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结果公布了。我又有两个在高校任教的学生获得了面上项目的资助——她们都是在五年内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一次性申报成功的!
高兴之余,结合这两位学生申报成功的经验,我再一次梳理了平时教给学生们的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诀。借助百家号与大家分享一下与申请国自科项目选题与研究设计有关的几个要诀,希望能给开始准备明年春季集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国自科项目申报成功的四个要诀,你掌握了吗?第一个要诀是纲、纲举目张。
要诀之一:追根溯源夯实基础。
当你着手申报国自科项目时,一定要针对拟申报项目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开展追根溯源式理论学习。要做到能对这些理论古往今来的代表性作者及其论著如数家珍!只有彻底弄明白了,申请项目的理论基础夯实了,才可以融会贯通地进一步开展项目选题和研究设计。
时下,对于“读原著”这个科学理论学习的经典要求,少有青年学者能真正做到,您呢?
记忆犹新的是,前面提到的一位学生曾经与荷兰鹿特丹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世界排名第七)前系主任合作写一篇论文,花了大半年时间写Introduction都达不到老先生的要求。荷兰教授每每看完修改稿后,总会随口说出你再去读读某教授、某一年(甚至有上世纪60年代的)、在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连论文标题都说得清清楚楚。这一段国际合作研究经历,使她学会了如何夯实申请项目的理论基础,所以能够顺利地获得国自科基金项目的连续资助。
要诀之二:权威期刊权威作者。
一个成功的国自科项目申请,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怎么做到申请项目选题既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具有好的应用前景呢?
我的建议是,根据拟申报的项目选题方向,精心确定3~5个关键词,搜索近5~8年本学科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识别出权威性高的作者。至少找到与你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关度最高、将要写进申请项目主要参考文献的10篇重要论文。
这样,你所找到的文献基本上代表了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理论前沿和热点研究方向。国际权威期刊上,权威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共同特征是理论性非常强,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把所依托的理论观点发扬光大,这就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
现实中,很多人不愿意下大气力去找这些权威作者的论文,就是找到了读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头大。然而,只要您掌握了要诀之一,夯实了理论基础,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地对这些文章进行细读、精读,审视自己项目选题的科学价值是否足够高,如是,选题确定。反之亦然。
要诀之三:有色眼镜为我所用。
这里讲的是如何精读所找到的权威作者论文,为你的申请项目内容设计提供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的支撑。
在相关理论基础夯实的前提下,我倡导的是权威论文阅读“三法宝”。
一是戴有色眼镜读文献:带着自己的数据,研究思路去阅读文章。在阅读的时候思考我的数据如何带入文章中,文章的研究如何与我的研究相结合?
二是顺藤摸瓜式读文献:对该作者论文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文章进行第二轮搜索并研读,重点是对文献中limitation和furtherstudy部分进行细致阅读,深刻理解作者指出的研究不足和日后研究方向。
三是找到为我所用的点:思考依据这篇文章,我的数据可以形成哪些新变量、如何构建理论模型?我可以把他的研究放到中国产业背景下吗?他的研究不足我正好可以尝试解决……?
要诀之四:脚踏实地学科交叉。
近些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提倡、并在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优先资助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并于年成立交叉科学部,代表了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那些踏踏实实早已走上了跨学科研究康庄大道的学者们(包括我这两个学生),陆陆续续都已成功获得了国自科项目资助。鉴于此,很多国自科申请项目都会纷纷贴上学科交叉研究的标签。
然而,跨学科研究标签不是可以随意贴上的,我们的优秀评审专家会很专业地给出判断。特别是,当你的申请项目被交给了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看的时候,如果不是脚踏理论实地开展跨学科研究写出来的本子,风险很大。
现在问题来了,脚踏理论实地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路子怎么走出来呢?
很简单,项目申请人必须同样夯实跨学科研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最好的办法是有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质性参加到项目研究团队中来),把前述第一个要诀再走一遍即可。可以大大提高获得国自科项目资助的可能性!
以上所谓“成功要诀”,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觉得有所启发,并打算活学活用这些要诀,恭喜您也许朝着国自科项目申报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
烦请大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