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计划4篇
中考复习计划篇1
1、及时翻阅复习
一个学期过去,孩子的期末成绩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基本水平。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家长应当及时帮助孩子梳理学习漏洞,帮助孩子把学习基础打扎实了。
不妨把原先还没做完的习题拿出来,鼓励孩子做完,每天一个小时即可,整个寒假下来,绝对会有进步。
2、提高作业质量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再仔细检查。
3、及时纠正错题
给孩子一个专用的“错题收集本”,鼓励孩子在做错题时将题目写进本子,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错误原因。以后反复看,就能避开做错题的思维失误。
4、学会使用工具书
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业时总是三心二意,磨磨蹭蹭。所以,在寒假的时候,家长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小技巧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面前读文章,让孩子挑出数字、颜色,写出来;比如让孩子参加画画的培训班,或者练习书法教材,孩子兴趣浓度高了,自然就能提高注意力,慢慢把好习惯带到学业上。
6、做好读书笔记和摘要
当孩子培养了每天读一篇好文章的习惯时,不妨让他做好读书笔记和摘要。
①记下书名、作者;
②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
③记录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④在书上批注;
⑤列提纲;
⑥写读后感。
7、和孩子协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一到寒假,孩子很容易把学习抛在脑后。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有规律地巩固生活作息时间。比如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练习一页书法教材,诵读一篇国学经典篇章,誊抄一篇好作文这些都是对孩子有益处的。
中考复习计划篇2
初三教学各门功课都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但是语文学习又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呢?为了减少语文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进度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面复习(3月上旬--5月上旬):按照中考的各个题型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分四个步骤进行--一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二课内外古诗文的复习,三现代文阅读复习,四写作训练,写作训练与指导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
(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具体如下:
周教学及复习计划
1―3周整合内容,完成新教材九年级(下)的教学内容
4―5周语言积累专题(一):汉字识字、书写、词语积累与运用
语言积累专题(二):标点、修辞、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言积累专题(三):句子仿写拟写对联和标题、概括消息等
作文指导
6―7周语言积累专题(四):名句名篇积累、诗歌鉴赏
语言积累专题(五):名著阅读、信息概括、重点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语言积累专题(五):综合性学习实践
8周文言文复习专题(一):课内文阅读,实词归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子翻译句式、文言知识整合
作文指导
9―10周文言文复习专题(二)课外阅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主观答题等)
中考预测练习
11周文言文习题答题指导,作文指导
xx―13周现代文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
作文指导
14--15周现代文复习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作文指导
16--17周复习小结,巩固训练
作文指导
18--19周中考模拟训练,查漏补缺,答疑解难
20周中考
四、复习方法
中考的内容虽然基本在课外,但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课内,所以复习时应让学生明确考试的范围和知识点,以便复习有针对性。我们想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课标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