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苦找十次不如咨询一次!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医学在整个社会领域的地位愈加突出。而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已然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各项需求。现如今,为了培养复合应用型医学人才,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教学改革。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重点探究“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分析实际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C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6-0-01
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免疫学、病理学、解剖学等等多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这些课程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独立授课。但从本质上分析,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若是单独教学,必然会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内容交叉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实现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医学人才[1]。
二、实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具体策略
要想进一步加快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当主动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整合的实际经验,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并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1.淡化学科界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以学科为中心”这一模式下,医学专业每门课程独立存在,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连接并不紧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对大多数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不深刻,极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新形势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加强了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链接,淡化不同学科界限,按照器官系统的实际规律展开授课,可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应当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努力实现差异化教学,使教学流程的规划更合理,突出重点与难点,依托临床医学病例,引导学生对系统性的知识展开剖析,达到巩固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的目的。
2.规划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手段
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医学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人才,确保他们可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现如今必须重新界定基础医学课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改革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课堂学习与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活动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应实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如PBL教学、项目驱动、合作探究等等,以此来丰富理论教学课堂,在互动型、多向型课堂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有效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实现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打破思维禁锢,促使理论结合实践
三段式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只能理解一些较为基本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并学会应用,另外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极其不利。新形势下,应当打破思维禁锢,认识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根据各个系统将知识链接起来,确保器官系统可落实到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当学生完成某一系统课程教学后,针对性地进入到“科室”展开实习。实习时间需要结合课程规划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为1~2周,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分组的形式为主,各实习小组最多4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实习任务,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革考核制度,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以往教学模式下,期中、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理解与吸收情况的主要方式,这种考核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新形势下,应当在实现教学改革的同时科学调整考核制度。首先,需要结合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评价方式,强调综合性以及开放性,逐渐将课堂表现、线上互动、实践探究、互动分析有机整合,形成多元化评价系统,其次,可根据教学计划确定考核时间,通常情况下在每一系统教学完成之后,及时进行考核,借鉴OSCE模式,提高医学考核的客观性。除此以外,还需要重点跟踪毕业生的工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