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期间应该如何学习?研究生期间会有哪些困惑和不足?论文如何构思与撰写……近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犁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以《未来学术的底色——研究生期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为题,在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课堂上给出了其建议。
以前常给本科生聊本科四年应该注意些什么?硕士研究生阶段跟本科生肯定不一样,在提醒大家前我还是先聊聊自己读研究生时在这个阶段的困惑和不足吧。
一
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近代美术史的把握,我在两者之间找了一个交叉点,博士论文写傅雷与黄宾虹——博士论文写了实足一年半多,题目是《几上峰飞来——傅雷与黄宾虹几个常见问题的疏证》,十五万字就写了三个问题:1、黄宾虹生前有不有名?2、黄宾虹的国际视野?3、傅雷为黄宾虹做了什么?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以后,我突然觉得,假如自己对近现代思想史再熟悉一些,会把黄宾虹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源研究的更清楚。黄宾虹一辈子绘画风格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坚信中华文化可以拯救未来的世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文化自信”。要知道他的这种文化自信是在晚清民初李鸿章所说的中国社会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背景里确立起来的,其根源是否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呢?很多朋友问我读博收获了什么?我说收获当然是很大的,例如明显感觉我的文献阅读能力增加了,但认识问题的深度还不够,驾驭材料的能力也不足。
年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的黄宾虹
年译著《艺术哲学》出版后的傅雷夫妇我是国画人物专业出身,教学之余,读书、写作、画画、练字,字一直写不好,但一直也不愿意放弃,故在写字上花了很多时间,剩下留给画画的大概是教学之余的四分之一时间,有时还会更少。去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做了一个讲座,讲座后提问环节有同学问我,这个阶段绘画上的困惑是什么?我才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自己现阶段在绘画上,对经典转换的能力还不够,也就是处理形的能力要建立在对经典的转换上,而不是自己向壁虚构硬搞,自己凭空处理的形,总觉得格调不够高。这就是摆在我面前两个水平为什么不够的学术命题。
孔夫子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一辈子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到了五十岁已经可以有个大概的估计,但还有什么动力让自己继续前行?人总是这样,不管什么阶段,只有尽力了,才无怨无悔。
我常跟朋友聊起,学问不一定做的好,但努力成为一个明白的人,或者成为一个不人云亦云的人。
二
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学术问题是什么呢?我先不聊学术问题,先聊聊怎么与导师相处的问题——
谈什么我总先谈人,谈完人,再去谈人要去做的事。以前我总提醒本科生,是否能够和老师相处成同行、交成朋友,说实话现在的本科教学,师生间不熟悉是很大的弊病。同学的性格大概怎样?同学擅长什么?同学们的喜好?他(她)是哪里人?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这些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了解都不具备,怎么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我们的研究生阶段呢?假如本科阶段是因为人数多,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班级,造成相互间不熟悉,研究生阶段人数相对少,我们怎么来弥补这个弊端?我建议大家在一年级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之余,多去导师办公室坐坐,条件允许一星期一次以上,条件不允许的话,一个月至少一次以上。假如自己离开杭州,最好给导师打个招呼,说自己什么事离开了,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这不是制度意义上的请假,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的方式。从硕士研究生开始,你的老师就是你的师傅,因为这层关系,将会一辈子与你有关,你相处的好,会是父母以外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这种相互的关系,首先你要有这个意愿,需要具体行动实施这个意愿。我看过很多北大学者怀念老师的文章,写到老师平时闲聊怎样影响他的读书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很多并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中。也正是在这样的日常交往中,你的性格是什么,导师的性格怎么样,都有相互的了解,从而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友情。
三
聊完人与人的交往后,我们再聊聊学术。
研究生毕业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平?最低水平是不抄袭、符合基本的要求,能够勉强通过毕业答辩。假如只有这个要求,我估计你这辈子跟你研究生从事的专业也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或借助这个专业出身的理由,混碗饭吃罢了。
那么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呢?
首先,你要知道你就读的专业国内一流学者是谁,你能不能给你们专业的学者排出一个你眼里的排行榜?这些学者的学术成果放到近现代这个专业发展史上水平如何?其中你最喜欢的学者,成名作和学术制高点的作品是那几篇文章或专著,他们是什么年龄写出来的。到这一步你就开始慢慢知道你就读专业所处的学术现状,在这个学术现状的前提下找到你的定位和未来的目标。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术制高点在哪里?首先要知道它不是对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般性陈述,它肯定涉及教育史、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而中国当代做美术教育研究最好的专家又是哪几位?放到整个教育研究领域他们的水平又怎么样?中国人聊大学,开口闭口北大清华,我们了解北大清华做教育研究的学者是哪几位?他们在中国当前研究教育的地位有多高?形成他们的学术高度的学术资源又是哪些?聊到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我们要把从事美术教育这个职业和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区分开来,我们美术教育研究的学术制高点是研究美术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美术教育这个学科在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中,从美术师范系到现在的美术教育系,美术师范系只是给当时的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没有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和责任,美术教育系是年扩招的结果,所以美术教育专业在美术学院中发展并不稳定,或许在人文学院史论系美术史研究中涉及教育的某些研究成果会更好一些。真正美术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综合性师范大学会比美术学院做的好一点,比如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希望美术教育的研究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