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将紧呈,与大家分享关于论文概念选择、研究方法、论文格式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论文概念的选择与定义
一篇好的论文对概念的界定一定是清晰明了的,论文作者尤其应对论文标题中的关键概念仔细斟酌。
研究概念的选择和定义需要尤其慎重,因为在答辩的过程中导师常常会对文章的核心概念,特别是标题中的核心概念咬文嚼字。或许导师看起来有一定“吹毛求疵”的嫌疑,但这就是学术的精髓,需要论文创作者做到严谨、细致。因此,写作中对于一个概念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的区别都应谨慎对待。比方说:不少博士论文标题亦会将“高校”和“高等教育”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词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是否能解决研究的问题,这也是导师会反复强调的内容。对于文科类论文,大家用得最多的是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理科类还可使用量化法。当量化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时,还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前文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时候,做到更加明确。并在明确前述内容的过程中,思考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有的论文创作者在阅读文献时就能设计出一套看似非常完美的研究方法,但大家往往会忽略一个现实问题:是否能在后续写作中收集到设计所需的“完美”数据?如何获取足量且真实有效的数据是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研究方法不能虚有其表。
做研究单纯靠兴趣或许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在选专业或是选研究领域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但要明白一旦选择一个研究对象作为硕士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完成写作的。当然,不排除少数人能够靠兴趣来驱动他们的研究。但对大多数人,更需要的是耐力和心态的支撑。这要求论文创作者静心阅读大量文献,忍受孤独方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仔细审查参考文献的格式
对于参考文献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比方说有的同学在研究中对同一篇外国文献多次引用,而每一次引用时作者的英文名字翻译结果都不同。这不仅给人一种不专业、一头雾水的感觉,更从侧面印证了该同学的文章引用是基于多个二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