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降重是每个大学及以上毕业生都经历过的事,大部分同学对此都很头痛,特别是对文史哲等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
论文查重机制(网图,侵删。)很多同学为了降重绞尽脑汁,同样的一句话必须用非人类的语言进行转述,实在不行则按照“见红就删,见黄就改”的原则大修大改,结果好好的一篇论文降重是过了,但同时变得面目全非。有的同学则图省事,直接花钱购买降重服务,商家借此又大赚一笔。
论文查重当然有其必要性,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学术造假。但亲身经历过的同学都觉得,这样机械呆板的论文查重,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头疼,更主要的是,论文查重机制并不能预防学术造假现象。
一篇由复制粘贴、东拼西凑而来的论文,查重率肯定在60%以上,但就是这样一篇论文,经过文字替换、同义转述或者删减等技术手段,就可以把重复率降到10%以下。当然这篇论文并没有什么原创内容,但就是可以通过论文查重。这样,论文查重机制的机械、呆板性让它本身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形式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学本科毕业生很少能有开拓性、独创性强的发现发明和新的见解,因此这一阶段的毕业论文也就难以避免重复,而且文字表述有其主流用法,用人们常用的语句来写论文虽然会重复,但更容易被人理解。
因此,我以为论文查重机制应该升级优化,更加智能、灵活,把查重重心更多放在数据、图表、核心观点等“内核”上。此外,学校导师更应该尽职尽责,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课题及相关论文写作。说到底,论文查重机制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更多是需要人的参与。从根本上来说,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业的最终考核,学生能否写出质量高的论文,关键看平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