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临近,知网原本是一家提供知识付费的网站,近些年各种操作已经让他登上风口浪尖。最近一场风波起因是在4月17日,中科院内部文件邮件称知网年度续订费用“接近千万”,中科院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可能最终需停用知网。这激起全民热议,此前其实知网就一直处在舆论漩涡当中。计研报告实时抓住行业热点,带给你更多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计研报告
要了解知网,首先需要理清知网是通过什么赚钱的?简单来说,知网通过收购论文、期刊、学术资料等电子版权,上传到自身知识库,供他人付费下载。
知网被人质疑的原因是在获取电子版权时,知网通过极低的价格与期刊编辑部、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合作,间接或者二次间接获取授权,而前些年电子版权意识不强,这就导致很多作品收录未经作者同意,作者也不会从中获益。
在知网创立之初,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很多高校以及学术机构充分贡献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希望构建“知识共享”平台。通过此种方式,知网目前已收录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种,全文文献总量万余篇,其中学术期刊种,核心期刊种,收录率达到99%。在查重和文献参阅上有着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在知识付费平台上,知网已经具有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以这种“强大”优势为依靠,在下游知网大大提高知识付费费用。从知网企业每年公布财报数据显示,知网年业务收入高达11.68亿元,毛利率为53.5%,接近一些网络游戏毛利润水平。而且10年来,知网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
很多学校每年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购买知网数据库。对个人来说,如果是学生可享受学校福利,省去论文下载费用,不过毕业季临近每年的论文查重,也是知网收入的大头。很多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采用知网PMLC系统查重,查重一篇学士论文一般要元左右,旺季时这个价格大概要到元左右。硕士和博士更贵,一般多元才能检测一次,毕业季则可能达到元。
平心而论,收费并不是知网的“原罪”。平台提供论文查重、一站式搜索、学术资源电子化等信息服务,获得相应商业收益无可厚非,但知网目前利润过高,且版权意识崛起之后,知网论文获取方式也遭到质疑,很多人表示论文免费被知网收录数据库,但自己却需要付费查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两端价格差异性、知识产权纠纷、高校纷纷取消让知网在市场上遭遇重创,这种“两头通吃”的好买卖,最终给知网带来了“反噬”。5月13日,市场机关总局依法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上计研报告平台,可一览更多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