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JEM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揭示乙型肝炎病毒
TUhjnbcbe - 2025/3/9 9:19:00

儿童接触乙肝病毒通常会发展为慢性乙肝(CHB)。尽管乙肝表面抗原(HBs)特异的CD8+T细胞有助于化解乙肝病毒感染,但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它们优先未被检测到。此外,这种很少被检测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机制仍未被探索。

年3月7日,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在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IF=14)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onocyticMDSCshomingtothymuscontributetoage-relatedCD8+TcelltoleranceofHBV”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年轻人而不是成年CHB患者中,HBSAg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与单核细胞髓系抑制细胞(mMDSCs)的扩增呈负相关,而在成年CHB患者中,HBSAg通过激活ERK1/2和IL-6上调mMDSCs上CCR9的表达。

因此,CCL25和CCR9的相互作用介导了mMDSCs的胸腺归巢,导致外周HBs抗原的交叉提呈,转移到胸腺髓质,进而促进了HBsAg特异性CD8+T细胞的死亡。在小鼠中,mMDSCs的过继转移选择性地消除了HBsAg特异性CD8+T细胞,帮助HBV以CCR9依赖的方式持续存在。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在慢性HBV感染中建立对HBsAg的特异性CD8+T耐受性的新机制。

另外,年11月15日,复旦大学袁正宏及陈捷亮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在线发表题为“HepatitisBViruscccDNAMinichromosomesinDistinctEpigeneticTranscriptionalStatesDifferinTheirVulnerabilitytoDam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表观遗传转录状态的HBVcccDNA微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显示出相似的减少率,但在它们对靶向核酸酶和抗病毒剂的可及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cccDNA的表观遗传致敏使其更容易受到损伤,并可能有助于治愈HBV(点击阅读)。

全球估计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HBV)感染,这是导致肝细胞癌发展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95%以上的HBV暴露在成人中具有自限性,但是婴儿和儿童的慢性化率很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表明功能性治愈很难在年轻时接触HBV的患者中实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靶向不同HBV蛋白(如聚合酶和HBcAg)的CD8+T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很少检测到HBsAg特异性CD8+T细胞,但在急性和治愈性HBV感染中表现良好,这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很少检测到的HBsAg特异性CD8+T细胞应该是难以实现HBV功能性治愈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很少检测到的HBsAg特异性CD8+T细胞背后的机制仍未探索。

髓系抑制细胞(MDSCs)对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以前的研究报道大量HBsAg促进CHB中的单核细胞MDSC(mMDSC)的极化。该研究此收集了2个月至62岁CHB患者的血液样本,发现HBsAg特异性CD8+T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与最新研究报告的CHB患者中HBsAg特异性CD8+T细胞与年龄相关的减少是一致的。此外,研究人员发现mMDSCs与婴儿和儿童的HBsAg特异性CD8+T细胞呈负相关,但与成人无关,这表明mMDSCs可能以与年龄相关的方式调节HBsAg特异性CD8+T细胞。

有趣的是,该研究发现来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MDSCs表达高水平的CCR9,它通常介导免疫细胞的胸腺募集。这些携带和交叉呈递HBsAg的CCR9+mMDSC可以迁移到胸腺髓质并选择性地消除HBsAg特异性CD8+T细胞,从而导致HBV持续存在。该研究还发现,用抗体阻断CCR9可以有效抑制mMDSCs的胸腺迁移,并可以挽救HBsAg特异性CD8+T细胞,从而导致HBV持久性的中断。

mMDSCs促进HBsAg特异性CD8+胸腺细胞死亡(图片源自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机制,可通过mMDSC在婴儿和年轻患者的HBV暴露后建立对HBsAg的特异性CD8+T细胞耐受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靶向mMDSCs或其迁移应该是治疗尚未完全建立耐受性的婴儿和年轻患者慢性HBV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法。

参考消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JEM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揭示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