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8日讯(记者肖杨通讯员余艳军王东)她的手足明显变形,疼痛也如影随形,常年的病痛将她折磨得不到90斤,让人惊叹的是,她似乎有无限精力与热情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她就是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罗芳。提到她,学生们纷纷感慨,“罗老师凌晨3点还在给我们改论文,她指导的论文,答辩时一次就能通过!”
研究农民福祉,帮村民修路修桥
“我8岁时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已经40多年了,病情大体稳定了,去年我还拿下残疾人C5驾照。”记者日前见到罗芳老师,发现她虽然走路蹒跚,单薄柔弱,一张口却铿锵有力,浑身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因为从小患病,旁人认为她找一份轻松工作就很好了,罗芳却自立要强,不断自学深造。年她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读博前罗芳曾进入父母所在的一所地方院校图书馆工作,毕业后,父母希望她回原单位,她放不下多年所学,毅然一个人赶赴黄冈任教。
罗芳动情回忆,毕业时,黄冈师范学院了解她的病情后,依然敞开怀抱留下她。而参加工作不久,她又遭遇一场严重交通事故,卧床两年半之久。起初的一年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期间,学校领导关怀有加,让罗芳感动不已。康复后,罗芳全身心投入工作。
自博士时期罗芳便开始专注“三农问题”的研究。年,她为黄冈师范学院拿下建院以来首个独立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家庭时间配置实证研究”。
罗芳的研究方向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福祉,一些课题需要做问卷调查。因为自己身体不便,她就挑选家在农村的学生参与,既能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又能用课题经费向他们发放一些报酬,补贴生活。年,情系桑梓的她了解到湖南家乡修路难以筹集配套资金时,她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捐款12万元,有了这笔配套资金,不仅争取到修路的财政专项资金,修好了家乡村里的道路,其中剩余的2万元还修建了一座方便村民出行的小桥。
为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罗芳更将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她与地方企业联合完成横向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服务地方的系列智库项目,其决策咨询报告中的部分建议被《黄冈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采纳。
心系农村、扎根大地,学问赖之以成。如今,罗芳是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她先后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等12个项目,独撰、出版专著2部,以独撰或第一作者在《中国农村经济》《生态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教学认真负责,凌晨3点仍帮学生改论文
“怎么让符号术语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罗芳总是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每次课前,她都会查阅大量资料,精心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用心对待每堂课。
在教授《计量经济学》这门课“双变量回归模型”时,她举例“家庭收入对高考分数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去用数据检验“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论断是否合理;在《西方经济学》博弈论中,她用囚徒困境理论让学生感触“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的截然不同……每次课后,她还会“复盘”,看是否有改进更新的地方。有一次罗芳发现《计量经济学》教材上的一个公式很奇怪,罗芳便仔细查阅作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证明是教材上有误,坚持把正确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罗芳写字、打字比常人费力得多,但对学生作业永远是%批改,她说,“我希望让学生每一次作业都有所收获。”而指导学生论文时,她同样对于学生每一篇论文的细节、文法都要求严格。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届毕业生余西亮说,“罗老师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总能第一时间给我反馈意见,很多次都是凌晨两三点回复我邮件,我们都争着找她指导论文。”
营销班的陈璐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家中仅靠父亲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罗芳得知后带头捐款0元。据统计,她到黄冈师院任教以来,个人向困难学生捐款近10万元。
黄冈师院党委书记王立兵评价说,“罗老师身患无法治愈的疾病,却以坚强乐观的精神,在立德树人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竖起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