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继《哈尔滨一九四四》扑街,演技被群嘲,半路开香槟陷入争议,一个月扑三部宣告转型失败后,杨幂又一次被送上了热搜争议不断,原因是,有网友发现杨幂以《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公开发表了论文,即将在学术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见刊,很快#杨幂发表C刊#就冲上了热搜高位。
顶流演员发C刊,也算内娱独一份的荣誉了,杨幂粉丝也深感自己有面儿,到处夸夸,又是感慨姐闷声干大事,又是夸杨幂从小书香世家,优秀家庭的孩子就是优秀,还有粉丝说杨幂科班出身就是有才华,天生情商智商双高的聪明人。
但很多看过《哈尔滨一九四四》正片的网友心态就不一样了,开始担心杨幂在剧中饰演女主关雪,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不少观众认为她是奉献了反面教材般的演技,用一个并不成功的作品,来分享看似成功的经验,再加上杨幂多年来的演技本身就颇受争议,又不是学术挂的演员,她的文章真的能达到见刊的学术水平么?不少人嘲讽不想在天临元年后再多一个杨幂元年了,劝她不要立高知人设了。
文章一日没见刊,杨幂的学术水平就仍然充满各种可能性和神秘感。但娱乐圈里,从来不缺打脸和反转,很快,第一波打脸就狠狠“扇”在了杨幂的脸上,有人查证,杨幂论文发表的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C刊,而是C扩。
C刊是CSSCI来源期刊,即南大核心的缩写,中文名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制定,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扩则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C扩刊物在办刊水平和学术价值上与真正入选目录期刊还有一些差距,C扩是否属于核心期刊,也没有相对权威的规范,而是由不同单位自行判断。
读过研究生的网友们,一定知道发表一篇C刊的难度,研究生的论文上C刊的概率,比彩票中大奖也高不了多少,除了个别天生学术圣体独立发表,大部分研究生的论文,也大多是跟着导师一起辛辛苦苦做课题,从选题到收集材料数据到撰写,再反复修改逐字逐句打磨才能成形的,磨上好几个月是常事,最后才艰难的被导师的大名带着上C刊,保证了顺利毕业。
杨幂这篇独立署名的“浅谈”要是真发C刊,我想广大研究生们,往后真的会将她奉为“论文神”膜拜膜拜。当然,C扩的含金量虽然赶不上C刊,但仍然是判断发表者学术造诣的一个有利标准的。
但也正是因为C扩同样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便使得杨幂的论文颇受网友的期待,不少网友着急看看,这次的论文到底又是如她一直以来说10分做3分的水平,还是真就小看人家的实力了。好不容易盼来了见刊日,这篇字左右的文章火速被拉出来逐字逐句的“审判”。
字数太少,查重率0.9%,被质疑用AI撰写
首先被质疑的,就是论文的查重率,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不同的论文查重率规范是不一样的,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查重率20%以下,硕士学位论文15%以下,博士学位论文:10%以下,而期刊一般是10-20%,不超过20%,这样能够保证论文具备学术性、研究性、有足够的文献参考支持且有理有据的同时,还能保证内容的创新性。
杨幂这篇文章倒是没有超过查重比例,这就代表着,这篇文章与他人发表内容的重复度不高,可能不太有抄袭的嫌疑(当然,写过论文的小伙伴也知道,论文.....是可以洗的,查重率也很好降),但0.9%的查重率又有些太低了,这意味着这篇文章的内容几乎没有引用学术界现有的优秀观点和理论。(网友这个查重网站和知网查重会有点偏差,笔者之前研究生学校一般都要求用知网查,结果会和其他网站有些出入)
而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首先提出论点,围绕论点,从多个角度摆出论据进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讨论结果,如果有实验数据等,还需要分析实验样本及数据情况。除了这些正文内容以外,一篇论文还需要有精简概括论文核心观点的摘要和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
普通大学生并不太上心撰写的结课论文,想拿到及格的分数,都需要写到至少字,才能够勉强将论点论据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个大概,而杨幂的论文字数仅仅只达到了结课论文的字数水平。所以有网友觉得,这必定是文章水平不行,脱离理论胡编乱造的结果,甚至可能是AI的成果。
当然,作为一个在读研期间被各个阶段论文折磨过的人,笔者深知,字论述清楚一个观点的优秀论文不是没有,有一些学者在面对已有成果较少的新课题研究时,会选择比较微观的视角或者课题中某个小观点切入展开论述,因为研究的程度并不太过深入,所以一般以“浅谈”的口吻来做一些成果分享,由于这类成果对于开拓新的学术课题,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只要论文水准到位,核心期刊也乐于接收。
0.9%查重率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比如文章完全开拓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课题,撰写文章的人是这个课题唯一且第一位研究者,加之课题对于其他已有理论几乎没有借鉴的可能性,那么文章的查重率是有可能低于正常水平的。杨幂的这篇,围绕自己塑造的角色和演绎经验展开叙述,在个人感悟与感受的描述上,其实是具有唯一性的,加上引用的理论观点少,有0.9%这个数据,也解释得通。
论文表述错误多,论述不严谨,被质疑达不到C扩上刊水平
再来看看杨幂论文的内容,论文标题: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如果是我的导师,非得骂我标题太大太宏观字根本写不完),摘要包含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论发现,算是比较标准的,关键词也摘取了正文文中核心论述内容。
但正文内容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上稍显薄弱,大部分的内容均以个人感受为主,除了结构上可见论文的样子,行文内容上基本算得上是一篇随笔。
1、逻辑比较混乱,前后观点和论据的阐述内在关系不明。比如,在论述演员角色构建时,提到了三点,一是解析剧本,二是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三是与剧作家和导演展开交流,属于是日常经验的总结,且这个总结还不太算是高度概括性的总结。这里的三点应该是以并列式的逻辑关系或者递进式的逻辑关系来阐述,但杨幂例举的三个构建角色的任务与手段,有内容的重合,比如解析剧本与第二点的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就不在一个逻辑面上,她在文中提到的准备工作在关系上式包含解析剧本工作的,这导致,行文前后的逻辑思维看上去颇为混乱,同样的一个观点换了一种说法再次出现,冗杂又空洞。这里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进组前、开拍时,拍摄后的不同工作阶段划分,来分析不同阶段演员如何实现对角色的解构与重构。
2、文字细节把控不足,有病句和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情况。比如,引言部分第一句话就有问题,“一部影视剧优秀与否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用词上是错误的,造成表述语病的,一般写为“一部影视剧优秀与否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执笔者以及期刊编辑在审查时都没有指出问题。“演绎技巧植根于日常创作风格”,植根于指扎根于,浅显理解就是后者要给前者提供养分和支撑,创作风格给演绎技巧提供养分,表述上个人觉得会有点奇怪。
3、引用文献不规范,专业理论知识的引用几乎没有。杨幂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引用了人民日报刊稿件中黄宗洛先生的故事,一处是引用了新京报一篇解读文章,来源链接使用的是百家号。笔者从网上截图的正文内容,参考文献角标使用并不规范,但相信期刊刊发时应该是规范的。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都是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等,主要是为论文提供理论参考,为论文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证据,增强论据的说服力等,引用黄宗洛先生的故事上可以理解,另一处引用引的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特务头子,一个反派角色”,是完全没有必要从百家号引用作为参考的,并不能为前文提到的人物复杂性与多面性提供论证帮助。
反而是杨幂在文中提到的有关创作习惯分类,如果有借鉴到一些理论内容,可以增加一些文献作为支撑,提高文章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虽然杨幂这篇文章,并不能称之为上乘,但不管水准如何,能够沉下心思,对已经出演过的角色再做复盘与归纳总结,总归算是有心的,如果单纯知识为了炒作,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杨幂真心想转型,建议还是低调深耕,做10分说3分,总比做3分说10分要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