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余年,就是为了能在高考中获得大学的入场券。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苦口婆心地跟学生们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本科阶段除了临床医学、法学专业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外,其余同学的大学生活确实很快乐,空闲时间也不少。
平时在寝室睡觉、打游戏,等到期末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可这“混来混去”却并不是长久之计。
01期末清考、老师的仁慈给了学生底气
有人说参加高考就像是“走钢丝”,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顺利把握住大学的“橄榄枝”,学生只有在高中阶段格外努力,才能迈入理想的高校。
但大学阶段的教育方式主要靠“自学”,即便是同学们挂科,也有补考和清考政策,再加上老师考虑到同学们辛苦求学不容易,基本不会再成绩上过多为难,只要平时上课认真、期末卷回答得七七八八,都能够网开一面给到60分。
种种保障措施,让同学们对学业报以“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而产生了懈怠心理,于是在最应该收获知识的年纪,将时间都浪费在了游戏之中,到最后即便拿到毕业证书也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让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教育部也做出了调整,要求高校已经一改“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转为“严进严出”的毕业标准。
02大学生迎来一项“坏消息”,本科阶段毕业难度“再次升级”
此前,大学生毕业要满足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各类学分修满,另一个则是毕业论文顺利通过。
只是部分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上课又没有认真听讲,实在是没有“墨水”,导致论文言之无物、质量低、多重拼凑,完全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毕业标准,于是代笔、抄袭情况日益增多。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下发一项规定,具体内容是:要求各高校提升本科及研究生阶段论文抽查概率,并且在原则上不低于2%,如果学生的学术论文存在问题,就会受到处罚。
比如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论文存疑,将会撤销其学位证书,并在3年以内都不能重新申请,如果论文的责任人跟导师挂钩,那么也会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
所以大概会有不少学生开始发愁了,担心学业水平不达标而在论文上“卡壳”,毕竟当毕业论文判定更加严格后,大学生再想混日子可不行了。
03提高毕业门槛,对于院校和学生来说都是好事
学生肚子里“有墨水”,不用再为找工作发愁
虽说论文进行严格审核后,学生花在论文上的时间将会无限延长,但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着重于增强自己的整体专业水平,
即便是日后进入职场,也能对自己了解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梳理,面对HR的提问时言之有物,拥有自己的思考,自然能够获得理想的工作。
高校能借此机会提升人才质量
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对高校输出人才的评判,都是影响大学口碑的关键性因素。
“严进严出”的教学模式逐渐步入正轨后,教师对学生严格也会变得要求,原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得以改善,同学们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将得以提升,久而久之会形成良性发展,更利于院校进步。
04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论文审核,大学生要做好准备
作为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大学结束时,能够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毕业论文作为部分同学心中的“老大难”问题,实在难以解决。
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积累,在入学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充实自我提升专业素养,抛开“60分万岁”的错误观点争取更高的绩点。
另外,在空余时间也建议同学们不要过度沉迷网络,可以查询一些资料作为素材,同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写作上的障碍,也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获得帮助。
总体而言,留给同学们写论文的周期还算比较长,只要大家拥有真材实料并且认真对待,基本不会在论文抽查中出现问题。
今日话题:你觉得对论文进行严格审核是否有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