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
发表SCI论文3篇
获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1项
现已被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专业
他
获“互联网+”国赛银奖
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二等奖
暨南大学“赢在创新”总决赛特等奖
他
担任班长期间
带领班级获得“5A卓越班集体”
作为领队带领近20次志愿活动
累计志愿时长达小时
他就是
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
“学术之星”“暨南好班长”获得者
理工学院级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
管威
痴迷物理的探索者
身材瘦削、眉目俊朗,管威的身上透着一种平静的力量。“我从中学便对物理甚是痴迷,所以大学才会以第一志愿报考物理专业。”谈起物理,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初入大学的他,很快意识到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式相差甚远。不同于中学时期知识点相对固定,大学阶段的知识点量大而密集,仅靠刷题难以适应更高难度、更大容量的专业课程学习。“我发现大学更多需要吃透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这也正是我认为物理最迷人的地方——探索宇宙万物本质。”
在大学学习中,管威也慢慢领会到,仅停留在书本的知识远远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更应将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去考究,去实践,去应用。”从事科研工作的念头渐渐管威心中萌生。在不懈努力下,他入选了理工学院思源人才培养计划,他的热情也慢慢被老师察觉——时任理工学院院长的陈振强教授推荐他加入科研课题。各种因素促成下,管威大一时便加入了候林涛老师课题组,学习印刷光伏器件研究,由此开启长达三年的科研之路。
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连续一个星期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但研究也没有丝毫进展。实验遇到瓶颈的日子,导师蔡婉珠的鼓励,给予了管威坚持下去的动力——“没关系,不要放弃!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一遍又一遍尝试之后,管威所在课题组终于攻克难关,成功突破了绿色印刷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验证的难题,获得了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专业认证。
“这一成就将是我一生的珍藏,它印证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管威兴奋地说道。
向往星辰的“追梦人”
“我认为没有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勇于尝试,不要怕苦怕累。”在实验室埋头科研之余,管威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科研成果、专利证书、学科竞赛奖牌,管威共同发力,大学三年的累累硕果让他获得推免资格。
本科期间,管威的研究方向多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然而站在保研的岔路口上,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转换赛道,选择天体物理方向。他坦言,这是遵从内心的选择。年少时拜读刘慈欣老师《三体》后,管威一下子就被书中神秘的星空吸引住了,从此埋下了一颗向往浪漫星辰的种子。
“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组织的夏令营时,在亚洲大陆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察基地——兴隆观测站,我看到了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星空。”了解到中科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亚洲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管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科院大学,继续追逐自己的探索宇宙梦。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暨南大学5A学术之星答辩会上,管威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有梦想、有态度,眼藏星辰大海,追梦脚步永不停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实现了自己和天文梦的双向奔赴。
保研成功后,管威丝毫没有松懈,继续参加各类比赛,学习新的知识,给学弟学妹传授经验、答疑解惑。“我参加了理工学院的‘笃学精工’计划,成为了外招生同学的学业助教,带领了学弟学妹们参加学术竞赛,赢得了暨南大学第十六届“赢在创新”大赛特等奖。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会继续发挥我的长处,给内外招师弟师妹们当好榜样。”
热心服务的“暨南好班长”
学习之余,作为级应用物理学B班班长的管威,热心班级事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初入大学,管威便担任了班长一职,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提升班级凝聚力。面对新同学之间的互不熟悉,管威在“硬币树洞”中开设了人物专栏,以人物志的形式记录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了解。此外,作为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