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
致敬大师礼赞伟大的匠心精神
大江奔涌,楚天寥廓。武汉这座人与自然共同设计的城市,也是一个成就创意人生的城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中国设计产业的高地,工程勘察设计已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引擎,许多企业更成为‘一带一路’上中国设计主力军。
一流工程的背后必然有一流的设计师。武汉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数量达44人,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他们那些被历史铭刻的经典之作,都是我们精神上共同的仰望,栉风沐雨许国为民的身影,都是我们新征程上的前行路标。
我们继续推出《致敬大师》系列专栏,集中报道这些设计大师的非凡事迹、学术成就,礼赞心怀“国之大者”,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以大师风韵涵养时代气质,激励广大青年设计师进步成长,共同书写英雄城市的无上荣光。
吴礼运
用一身钢筋铁骨,炼造钢铁强国梦
用“百炼成钢”这个词来形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礼运,分外贴切。投身钢铁工业六十余年来,吴礼运将自己人生道路与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矢志坚持钢铁冶金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他主持完成了武钢、大冶特钢、北满特钢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组织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复杂技术难题,在钢铁冶金特别是在炼钢方面造诣深厚、功绩显著,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做大做强和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礼运
吴礼运,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炼钢工程专家,从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曾任湖北省金属学会特钢学会副主委、省优秀设计评委会委员,武汉市工程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三-第五批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评审专家及第五批评委会委员。
时代弄潮
争当炼钢“追梦人”
80年代,泱泱华夏,国门初开,中国钢铁工业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彼时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激发起无数人奋起直追、开拓创新的豪情。年近五十的吴礼运,在这一股浩荡澎湃的历史潮流当中,站上了时代弄潮儿的位置。
作为总设计师和炼钢主任工程师,他主持完成大冶特钢四炼钢工程项目全过程设计,并坚持自主设计和自主集成创新,大胆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钢电炉工艺流程、车间布置及先进技术装备。在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中,该项目斩获省部级优秀设计奖。而由吴礼运组织,自行研制完成的50吨电炉密闭罩排烟除尘系统,不仅收获了显著的除尘、防噪音效果,更凭借着“国内首套”的成绩,荣获年国家优秀设计银奖。
▲大冶四炼钢50t电炉
吴礼运敢作敢为的锐气远不止于对技术高峰的攀登。与国外高手同台“过招”的气概魄力,锲而不舍的务实态度,同样是这位追梦人的闪光特质。年,作为原冶金部的特邀专家,吴礼运以工艺组主谈的身份,赴德国参加天津大无缝工程吨电炉项目基本设计审查。会谈桌上,面对德国知名企业德玛克公司,有着多年技术经验的吴礼运顶住压力、据理力争,使外方最终按我方要求做出让步,为我方节省多万美元的投资成本。
同年,武钢“双七百”万吨技术改造规划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正式批准,中冶南方的前身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武汉院),接下了武钢改扩建工程设计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时任武汉院副总工程师的吴礼运,也由此在武钢的发展历程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原武钢同志回忆,年炼铁三号高炉工地上,吴礼运的身影无处不在,和武钢人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真是情同一家”。武钢改扩建工程建设的背后,蕴藏着吴礼运等众多武汉院老一辈专家艰苦卓绝的努力。
当仁不让
建设现代化钢厂
90年代,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日益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共识。迅速迈向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也在调整着自己的前行姿态。组建武钢集团,成为冶金工业部90年代的重大改革举措。
年,恰是吴礼运的花甲之年。这一年的十一月,由冶金部发展规划司、规划研究院组织的武钢一千万吨钢发展规划交换意见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包括国家计委、各部委、咨询公司及武钢集团等。
在庄严肃穆的大会上,身为规划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吴礼运率先主题发言。为了这两个小时的发言,吴礼运曾在会前反复琢磨,将所有材料都牢记于心,无一错漏。会上,他表述条理清晰,声调抑扬顿挫,气场强大而令人折服,多次赢得热烈的掌声。领导和同行纷纷夸赞道:“姜还是老的辣呀。”
有资历、有经验,办事稳重老练的吴礼运,总有着让人安心、信服的力量。因此,当武汉院接下武钢第三炼钢厂项目时,吴礼运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项目的第一总设计师。武钢三炼钢系统工程是利用外资由国内首次设计总包、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全连铸转炉钢厂,具有技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子项目多、工程量大、工期紧等特点。它是武钢年产“双七百”万吨钢铁的核心项目,也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武钢三炼钢项目
整个三炼钢项目的工程谈判、合同附件谈判,到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再到国内供货,都是中国人自主完成的。整体上承担这么大的一个炼钢厂设计,也是武汉院的首次尝试。而身为项目设计总把关,吴礼运所面临的压力之大,不仅仅是高难度的项目工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厚望。
从年开工平地打桩到年竣工,项目建设历时四年,较合同周期缩短了三个多月,并实现一次全连铸试产成功,创下当时全连铸开工、竣工投产达产时间最短的新纪录;并在我国首先实现了转炉计算机炼钢、纯净钢冶炼等世界先进一流工艺技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一流先进水平。作为武汉院世纪之交的杰作,武钢三炼钢系统工程于年获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年获全国第九届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银奖。经此一役,武汉院完全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现代化大型炼钢厂的能力。
甘为基石
奠基钢铁强国梦
一座厂房从无到有,一台转炉从图纸到现实,一套设备从只闻其名到投入使用,项目的每一次进步都倾注着吴礼运的心血。经常为了弄明白一个设备,吴礼运就带着整组人员连续几个通宵钻研讨论。等弄明白了,一大早又赶紧去找施工单位的人商议怎么调试。曾经参与其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至今都颇为感慨,“那个时候年轻,不知道累,就觉得又解决了一个难题,心里踏实。”
▲吴礼运(中)
这份青年人的拼搏劲头,在当年就已经是“老同志”的吴礼运身上仍然清晰可见。除了三炼钢系统工程外,90年代的他还主持完成了另一项大工程——北满特钢炼钢轧钢改造项目。这一项目是我国特钢现代化改造的典范,自主集成创新地采用了电炉-精炼-连铸-轧钢四位一体的先进工艺路线和技术装备,为设计建设现代化特钢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世纪以来,吴礼运还主持实施了千万吨级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在这项被誉为“武钢生命工程”的世界一流钢铁基地工程中,他负责的项目可研、项目申请报告等大量设计前期工作可谓意义重大。此外,武钢巴西ACU钢厂项目可研、首钢京唐二期规划技术方案、新钢新疆“克钢”总承包项目技术方案及投标书、青钢环保搬迁规划、日钢营口中板发展规划及日钢总体发展规划……吴礼运将自己的足迹刻印在了更远更广的钢铁行业发展道路上。
▲防城港钢铁基地
除了项目上的实练,吴礼运也从不忘对理论知识的总结。他在我国首次提出双极串联板坯电渣炉方案,并获成功应用。他撰写了《国外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现代电炉炼钢厂设计探讨》《现代大型转炉-全连铸钢厂设计》《电渣熔炼工艺和设备》等论文,他主编的《国外电渣冶金文集1-4集》《国外电炉炼钢文集1-4集》和《炉外精练文集1-3集》,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不懈的奋斗者。始终富有创新精神和蓬勃朝气的钢铁强国梦,正是由一代代像吴礼运这样怀揣着初心和使命的科技工作者构筑起来的。从青年时代投身钢铁行业起,吴礼运历经新中国钢铁工业兴起、发展、腾飞、蜕变,用自己的一身钢筋铁骨,炼造出钢铁行业蒸蒸日上的新面貌。
来源:设计之都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