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摘要是对整个论文的简介,需要通过一页以内的文字描述将论文的一些要素交代给读者。下面介绍摘要需要包含的五个要素、摘要的四种基本结构和摘要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摘要的五个要素具体而言,摘要需要包含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五个要素,即需要陈述所涉及的问题、描述论文工作的动机、介绍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指出得到了什么结果和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1.问题陈述对论文面对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交代,尽可能指出问题所覆盖的范围和重要性。2.动机指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3.方法描述论文为了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模拟、分析、实验、调查等),突出方法的主要特征(参数适应的范围、精度、是原创还是改进的方法)。4.结果介绍论文得到的主要结果是什么。依据论文的性质不同,这些结果可以是一些有用的数据、一条规律、一个发现、一个改进、一个新的方法等。5.结论介绍论文的结果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使用价值。
二、摘要的一些要求摘要应反映学位论文的构成,反映整个论文的结构和指出代表全文的主要元素。摘要是独立阅读的文本,可以出现在检索系统之中,因此,摘要不能含有未经解释的缩写语,一般建议不出现数学符号(数学系的论文可能除外)。
摘要中不能出现对脚注、图形、表格、公式、文献和章节的编号的交叉引用。也就是说,摘要是一段独立的、自圆其说的、自洽的对论文的总结,从而摘要可以独立阅读,不能通过翻阅论文其他部分才能看懂。
摘要是通篇论文的简介,因此不能有论文结论以外的观点。
标题通常与摘要一起阅读,因此不应在摘要的第一句中重复或转述标题。
三、摘要的四种基本结构
1.以五要素为纲领的结构大多数论文的具体写作采用了背景、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单向思路,因此在摘要中适合按顺序交代问题陈述、动机(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要素。
2.三段结构有的论文工作的意义比较明显,不需要另外强调结论,摘要可使用三段结构,分别介绍:
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②这份工作做了什么,
③这份工作给出的结果是什么。其中,第一段其实包含了问题陈述中的背景、目标和一部分结论(即意义)。第二段包含了动机、方法和解决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包含了有价值的结果。
3.四段结构有一些学科,如人文科学,可能不需要问题陈述。此时,可以分成四段,分别是:
①这份工作做了什么,
②这份工作是如何做的,
③采用的资料或方法是什么,
④这份工作的结论是什么。由于这类工作的结果主要用于形成结论,结果本身可表述性不强,因此往往在摘要中不给出具体结果。
4.自由结构一些论文强调解决了几个不同的问题。此时,在介绍完问题陈述和总的动机后,接下来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针对每个子问题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进行介绍。如果针对每个问题有各自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以将三个要素结合起来介绍。即使这样,最后还可以给出总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