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之星”——来自材料科学系的徐鸿彬同学。
我是徐鸿彬,来自复旦大学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从大一开始,我就进入材料系吴仁兵老师的课题组,从事锂电负极、锂硫电池、电催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科研除了培养课题知识、提升研究能力,也激发了我的热情、磨炼了我的心志。
我努力奔跑,只为追上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徐鸿彬
材料科学系
徐鸿彬,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级本科生,材料化学专业,中共党员,党章学习小组组长。在学校的培养和其自身努力下,曾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上海市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复旦大学优秀团员标兵、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书院之星等荣誉。
徐鸿彬同学积极投身于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及自己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徐鸿彬共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目前还有两项相关专利正在申请。即使在疫情期间,他还有两篇文章已经整理完毕准备投稿。目前,他已经收到了MIT,UCB,Yale,UCLA等学校的录取。
1、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
徐鸿彬同学积极投身于科研,在大一伊始就加入材料科学系系吴仁兵老师课题组进行与能源存储与转换相关方向的研究,主要有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电催化等领域。他积极参加学校的科创项目,参与启明星科创计划并获得一等奖,顺利完成曦源项目,莙政项目等。此外,他还前往中科院物理所,学习理论计算方面的内容。在年暑期,他还前往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锂电之父Goodenough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与Goodenough教授就固态电解质以及电催化的一些工作进行合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及自己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目前,徐鸿彬共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包括有AdvancedEnergyMaterials(影响因子24.)和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14.)等。目前还有两项相关专利正在申请。即使在疫情期间,他还有两篇文章已经整理完毕准备投稿。
徐鸿彬与Goodenough教授合影(右一)
2、创新热情与严谨态度相辅相成
对待学术,徐鸿彬认为,科研除了培养课题知识,提升研究能力之外,也能激发人的热情,磨炼人的心志。利用假期时间不断探索创新,在失败后不断思考和改进,探索未知,不断开拓,这是做科研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总之,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失败。
除了科研,徐鸿彬还积极参与科创类比赛活动。他参与的挑战杯项目进入国赛并荣获特等奖。他的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创杯三等奖,另外还获得过复旦大学挑战杯一等奖,泛海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获得复旦大学创新创业探索基金支持等。
徐鸿彬使用手套箱组装电池
徐鸿彬参加挑战杯比赛(右一)
3、热爱生活,全面发展
科研和学习之外,徐鸿彬同学热爱生活,严于律己,注重自己的综合发展。他先后参加过学生会、自管会、团学联等组织,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课题研究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里,他还参加了新生杯篮球赛、院系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作为象棋社的成员代表复旦大学参加上海市棋类锦标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帮助同学,参加当地社区的党组织活动。
徐鸿彬参加学校优秀学生标兵答辩
总的来说,他热爱学术,坚持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创新热情与严谨态度相辅相成,始终保持高度的科研热情和勤奋的学习态度。热爱生活,严于律己,时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优质的兴趣爱好,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徐鸿彬在美国交流时的生活照
目前,徐鸿彬同学已经收到了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的博士全奖录取,准备出国继续深造。
所获荣誉:
·-年度上海市奖学金
·年复旦大学启明星科创一等奖
·年复旦大学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年“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复旦大学年优秀团员标兵
·年复旦大学学术创新单项奖学金
·年复旦大学光华自立奖(本科生奖)
·年复旦大学路创奖学金
·年复旦大学挑战杯一等奖
·年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来源: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卿云歌编辑丨材料科学系刘静责编丨化学系王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