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摘要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推广,但部分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期间尚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深度学习理念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突破当下教学困境,有助于优化整体教学格局。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质量,文章以现实教学经验为基础,简要论述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并从明确目标、关联节点、学习状态、外部资源、整体作业等方面解读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种注重教育整体化的教学理念,强调将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构建符合课程结构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大单元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大单元教学能够弥补传统零散化、碎片化的教学形式的不足,帮助学生加快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及时转换教学理念,注重单元整体设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一、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兴趣,提高效度深度学习理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其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深度学习理念引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深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单元学习,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有利于学科教学综合成效的提升。(二)挖掘教材,拓展深度深度学习是一种精细化的学习理念,在此理念的驱动下,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单元教学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样化,使得课堂整体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多变,在提升教学精度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延展教学深度,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因深度学习的开展而有所收获。(三)强化联结,体现黏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更注重整体层面的设计,有助于呈现知识点的深刻内涵,要求教师依托各篇目之间的联结点设计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顺语文学习之间的潜在规律,在长期训练中逐渐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深度学习下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保障,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深度学习是强化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身为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将深度学习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尽力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进行总结,以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课前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优势,立足宏观角度探索单元教学目标,使得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与此同时,为帮助学生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实现深度学习,教师也可以立足于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细化目标,进而取得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包含《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内容。通过课前对教材的研读可知,本单元文章以“景色描写”为主线,各篇文章中都有突出的关键句总领全文,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在单元整体目标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天然风光”为着眼点,结合单元导语部分内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明晰教学重点。
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整体教学目标:(1)深入把握阅读篇目中的关键语句,掌握运用一句话理解文本内涵的技巧;(2)学会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通过学习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3)培养学生喜欢读、写有关写景文章的兴趣,掌握景色描写的技巧。在总体目标设计完毕后,教师可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设计细化目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课程的重点生词组合在一起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重点字词知识。
与此同时,为使学生掌握“中心句”的运用,教师以单元内文章的关键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标记后进行自主阅读,在深度学习中感受中心句在文本中的总领作用。在后续“语文园地”中,教师可以基于单元内容设计口语交际及写作内容,将其融入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这儿真美”为主题开展写作,强化学生对中心句以及景色描写的掌握。明晰的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指明深度学习的方向,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使得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清晰、有序。
(二)探索单元关联节点,增强知识的关联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循环性的特点,强调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视域下,为了使学生顺利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采取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每一篇文章的内容,找准其联结点,将其共同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单元体系,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感知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四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动物朋友”这一主题安排了《猫》《母鸡》以及《白鹅》这三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动物真挚的喜爱与真诚的赞美。在串联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出发,让学生细读课文中描述作者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猫》《母鸡》两篇文章,感受两篇文章结构的异同。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行总结:“《猫》这篇文章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分两部分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以及淘气可爱;《母鸡》同样也是分为两部分内容,写出了母鸡孵鸡雏以及孵出鸡雏后的变化。”
帮助学生深化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掌握表达动物情感的写作技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进行比较性阅读,感受三篇文章中作者对动物表达情感的不同写作方法,并尝试仿照文本内容完成单元后面部分的习作练习“我的动物朋友”。通过对单元关联节点的自主探索以及深度学习,学生了解单元的重点内容在于情感表达以及对动物的特点进行写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切实增强知识的关联性。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