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逆袭发SCI论文获国际大奖他曾是年
TUhjnbcbe - 2025/8/11 17:25:00

绩点4.36、年级第二,发表一篇SCI论文,顶级学术会议投稿三篇,收获包括国际赛事在内的多个一等奖和各类奖学金,收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就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级本科生杨佳伟。而又有几个人能想到,他在大一时曾是年级倒数,绩点仅2.。

从迷茫到豁然

初入东大,杨佳伟的身边有不少各省的佼佼者,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诸多竞赛奖项,其耀眼夺目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不自信的种子。而这种心态也在开课后变得愈发不可收拾,课堂时常跟不上节奏,就连作业也难以独立完成。

在他的眼里,其他人好像是熠熠生辉的领跑者,而他自己则是那零星半点的无光者,大一上结束,绩点2.,沮丧、绝望、无力,内心深处难以承受的压力仿佛让他的生活一片灰暗。

好在我是幸运的,幸运地遇到了东大里这些尽职尽责的老师们。与老师们的倾心交谈,为杨佳伟打开了看清自我的一扇窗。老师们用东大一代代青年学子的事例来告诉我,一时的挫折和困难不算什么,只要你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不禁思考,他们经历挫折后可以愈战愈勇,他们可以从平凡人,变成发光发热的人,而自己又何尝不可?痛定思过之后,他决定在挫折与试错中一点点一步步地改变自己,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坚持进取。

功不唐捐,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为棋,我愿为卒,尽管我是小卒,但我永不止步。第一次参加数模竞赛和队友蹲在活动室旁边被蚊子咬到天亮;因为代码接口的bug而导致已经运行了五天的实验白跑;为每一份课程大作业报告而通宵达旦;国际竞赛截止前,连续四个昼夜只睡十几个小时。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模样,背后总是汗水和泪水。

左二为杨佳伟

正是这些曾经熬过的日子,才锻就了现在的他。绩点从2.41,年级倒数,变成4.36,年级第二。也正是这些曾经熬过的日子,才让他收获包括国际赛事在内的多个一等奖和各类奖学金,在竞赛场上崭露头角。

左四为杨佳伟

放眼未来,与科研共舞

学业成绩大放异彩,但他并非止步于当下,而是放眼未来,涉足科研领域。

在与芮勇博士、杨焕明院士、丁肇中院士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下,他明白,当代大学生应当着眼于未来,于社会,于国际。学业上质的飞跃,只是小我的成就。唯有不断科研、用所学去解决社会中的痛点难点,才是在融入大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切实参与中国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的建设,是他选择的科研之路。大三下学期,参加实时战略游戏人工智能对抗赛,获得国际第二名。大三暑假,加入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AI和医学图像的研究。在顶级学术会议举办的肾脏肿瘤分割竞赛中,从来自全球的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大四上学期,发表第二作者的SCI期刊论文一篇,向顶级学术会议投稿论文三篇,顶级期刊投稿一篇。这一路走来,依旧是不断的磕磕绊绊。但他始终朝着内心的目标前进着。

出国交流,与国际对话

我非常建议学弟学妹们参加国际的交流活动,我就是国际交流活动的受益者。

大二暑假,他选择参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交流活动。这是杨佳伟第一次迈出国门,切身感受异国他乡的风景建筑、教学手段,对他而言,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字幕实况游戏。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杨佳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如鱼得水。他选择去往UTD进行学期交流,在课业和科研上进行新的探索。在教室debug代码到凌晨、在图书馆过夜、深夜独自在会议室摸索……期末总评成绩第一,所有编程大作业满分,并且拿到了机器学习项目开创数年来的第一名,这些优异的学业成绩,都归功于用心和努力。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他选择加入实验室、通过在线课程提高科研能力、与博士研究生一起写项目,挥洒自己的科研热情,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低迷、思过、扎实、目标、不懈,是杨佳伟故事的主线。从前东大优秀青年事迹影响了我,今天我愿影响更多学弟学妹。他认为人生如棋,不似炮的翻越,不似车的迅捷,他把自己比作卒,步伐虽小,但不退半步。他的故事宛如乌云后的曙光,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印记在青春的相册中。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青年东大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逆袭发SCI论文获国际大奖他曾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