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这论文参考文献可太少了啊!”
“老师,那我回去再加几个文献?”
以上对话,在毕业论文评审阶段常常发生。对于态度非常好主动提出要补几个参考文献的学生,我其实很想说:亲,你是在写论文不是在煮面条啊……你当参考文献是酱油么,感觉面条太淡了就加点儿进去……就算你加点儿酱油,这菜还入味么……不信你炖个大肘子,出锅前一秒钟再放盐试试,你看这肘子好不好吃?
大肘子的事先不谈,咱们严肃点儿说,当一位老师对你说“你参考文献太少了”,他其实想说的是啥?
1.我担心你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十足的掌握。这一般是针对资料性比较强的论文,比如“WTO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问题研究”,如果参考文献里完全没提到DS案,对不起,这注定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对某领域比较了解的老师只要扫一眼参考文献就会知道,你的研究全不全哦。
(说明:此处的“参考文献”也包含脚注,泛指一切对论文进行注释的东西)
2.我担心你没有形成和学术界的有效对话。咱们写论文可永远都是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过程。即,只有和已有研究形成对接、且能够对已有研究造成推进,这篇论文才有意义。所谓“对接”,就是保证别人知道你在聊啥。好比我跑到法学院院长面前讨论篮球运动员的膝盖劳损问题,院长大人一定不会感兴趣。这就是没形成有效的“对接”。而所谓“推进”,通俗来讲就是,“我知道你在说啥,我借着你的话再说几句后续的”。有了这两个因素,你的论文才会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