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宝科技推荐您
今日精彩内容
作者:山东天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刘建林曹广胜
一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5%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一比值将进一步提高,建筑已成为我国节能的重地。建筑遮阳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手段,长期以来是建筑师
建筑格栅具有遮阳、通风、美观及可塑性强的特性,许多建筑设计师大量使用格栅作为建筑外观与窗户外沿的遮蔽。现有技术下,建筑格栅的固定方式是:先于格栅上固定连接角码,再将连接角码用自攻钉固定于龙骨框架上。这样的做法会使自攻钉外露,不仅影响了建筑外观效果,而且自攻钉容易被腐蚀,时间久了自攻钉就会出现松动、退钉现象,建筑格栅就可能会掉落,存在安全隐患。
我公司针对该问题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以及在工地上的样板安装试用,研制出适用于不同规格、长度的新型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该固定系统是一种安全可靠、造型美观、能够降低成本的建筑格栅固定方式,解决了以往自攻钉外露的缺陷。研制新型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突破了难以解决“露钉”的瓶颈,不仅美化了建筑格栅外观效果,还加强了建筑格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推动了建筑格栅应用范畴,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二
方案的设计思想及论证
为了满足建筑格栅的外观效果和克服现有安装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该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灵活,相比现有技术的做法,安全可靠,效果更佳。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本研究目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以解决:
一种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包括格栅龙骨框架(1)、格栅(2)及格栅连接件(5),其中所述格栅连接件(5)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格栅龙骨框架(1)上,另一端通过一组螺栓(6)连接格栅(2)。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2)侧面配有扣板(3),并且上、下两端各有一块盖板(4),所述扣板(3)一侧的两端各含有一凹口(31),所述盖板(4)为矩形板,并开有三个布置规则的圆孔,配有相应螺钉(41)。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2)包括正视面板(21)、两块侧视面板(22)、内隔板(23)、封堵丝道(24)、凸起(25),所述内隔板(23)位于两块侧视面板(22)中部,与正视面板(21)、两块侧视面板(22)形成一个封闭空腔(26)和一个开敞空腔(27)。所述正视面板(21)居中有一条封堵丝道(24),所述两块侧视面板(22)位于开敞空腔(27)的部分各含有一条封堵丝道(24),于端部各有一凸起(25)。
进一步地,所述内隔板(23)的中部一侧凸向封闭空腔(26),另一侧居中呈对称设有两个凸型空腔(28)。
进一步地,所述扣板(3)的凹口(31)与格栅(2)的凸起(25)相配合,盖板(4)的三个圆孔与格栅(2)的三条封堵丝道(24)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连接件(5)包括矩形钢板(51)、圆钢(52),所述矩形钢板(51)一端与圆钢(52)焊接,另一端开有一组阵列分布的圆孔,所述矩形钢板(51)中部还开有一个小圆孔,与进行限位的自攻螺钉(7)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连接件(5)开有一组阵列分布的圆孔与格栅(2)中内隔板(23)的凸型空腔(28)相适应,并用一组螺栓(6)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连接件(5)与格栅(2)之间设有一绝缘垫片(8),所述绝缘垫片(8)开有与其相配合的若干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栓(6)和自攻螺钉(7)材质为不锈钢,格栅(2)、扣板(3)、盖板(4)材质均为为铝合金,螺钉(41)为沉头螺钉。
图1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的正视图
图3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的断面俯视图
图4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中格栅2、扣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5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中盖板4的结构示意图
图6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中格栅连接件5的结构示意图
综合以上方案设计、分析,一种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是能够达到研究目标的。
三
研究内容、校核方法
建筑格栅自身及其隐藏式固定系统的设计和受力分析计算,依托工程实例,在最不利的荷载工况下进行了详细的受力计算分析,其分析过程采用了大型通用性有限元软件ANSYS,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工程实例概况:青岛地区,本工程按A类地形考虑,计算点标高:24m。
3.1建筑格栅自身的研究分析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wk=βgzμzμs1w0
=1.×1.×1.5×0.
=0.MPa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wk=βgzμzμs1w0
=1.×1.×1.5×0.
=0.MPa
垂直于格栅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qEk=βEαmaxGk/A……5.3.4[JGJ-]
qEk:垂直于格栅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MPa);
βE:动力放大系数,取5.0;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04;
Gk:格栅构件的重力荷载标准值(N);
A:格栅构件的面积(mm2);
平行于格栅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PEk=βEαmaxGk……5.3.5[JGJ-]
PEk:平行于格栅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
βE:动力放大系数,取5.0;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04;
Gk:格栅构件的重力荷载标准值(N);
按照JGJ规范5.4节条文说明部分的规定,对于竖向格栅和与水平面夹角大于75度、小于90度的斜玻璃格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组合。
作用效应组合
荷载和作用效应按下式进行组合:
S=γGSGk+ψwγwSwk+ψEγESEk…5.4.1[JGJ-]
上式中:
S: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Gk:重力荷载作为永久荷载产生的效应标准值;
Swk、SEk:分别为风荷载,地震作用作为可变荷载产生的效应标准值;
γG、γw、γE:各效应的分项系数;
ψw、ψE:分别为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
上面的γG、γw、γE为分项系数,按5.4.2、5.4.3、5.4.4[JGJ-]规定如下:
进行格栅构件强度、连接件和预埋件承载力计算时:
重力荷载:γG:1.2;
风荷载:γw:1.4;
地震作用:γE:1.3;
进行挠度计算时;
重力荷载:γG:1.0;
风荷载:γw:1.0;
地震作用:可不做组合考虑;
上式中,风荷载的组合系数ψw为1.0;
地震作用的组合系数ψE为0.5;
建立ANSYS模型进行整体模拟分析。其模型及其网格划分、边界约束情况如图7所示。
图7整体及局部ANSYS模拟模型
建筑格栅模拟的强度、挠度计算结果如图8、图9所示。
图8ANSYS模拟的建筑格栅强度
图9ANSYS模拟的建筑格栅挠度
分析结果显示,建筑格栅的强度挠度均满足要求。
3.2隐藏式固定系统的研究分析
建立隐藏式固定系统的ANSYS模型进行整体模拟分析。其模型及其网格划分、边界约束情况如图10所示。
图10整体及局部ANSYS模拟模型
隐藏式固定系统模拟的强度、挠度计算结果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ANSYS模拟的建筑格栅强度
图12ANSYS模拟的建筑格栅挠度
分析结果显示,隐藏式固定系统的强度、挠度均满足要求。
四
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
该技术创新点在于通过设计创新、结构分析给出了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的具体形式,并通过了实践验证。相对于目前建筑格栅的固定方式会使螺钉外露,不仅影响了建筑外观效果,而且螺钉容易被腐蚀,存在安全隐患。本创新提供一种建筑格栅的固定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建筑格栅的固定系统包括格栅龙骨框架、格栅及格栅连接件,所述格栅连接件一端通过固定于格栅龙骨框架上,另一端与格栅固定连接。所述格栅侧面配有扣板,并且上、下两端各有一块盖板。本实用新型能将固定格栅的所有连接件都隐藏于格栅内部,并且安全可靠;可以通过改变其封闭空腔的大小来提高自身力学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格栅固定于龙骨之上,不再受龙骨框架的影响,可倾斜任意角度安装,适应性强。
此外,建筑格栅形式可以有多种尺寸,如下图13所示:
图13建筑格栅形式种类
五
推广应用前景
在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项目中已经实施运用,本工程主体建筑外围的南、北立面大型钢结构支架中间同样布置了大面积铝合金格栅,如图14所示。
图14立面格栅效果图
由于本工程对该建筑立面格栅的外观可视效果要求十分严格,且格栅规格种类多、安装倾斜角度形式多样。采用了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效果极好,工程完成效果如图15所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图15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东南视角建筑格栅实景
注:本创新方案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一种建筑格栅的隐藏式固定系统》专利号:ZL.8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刊发在《幕墙设计》杂志年第一期点击下方封面图片查看该期内容
如需该文章原文PDF,请发送“格栅创新+您的邮箱”到“幕墙世界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