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8-9日“未来城市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在中国深圳举行。论坛面向“未来城市”发展,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联合全球的创新技术、汇集创新研究智库,从*策引导、资源统筹、生态规划、智慧科技、健康生活等多层面多角度,探索未来城市的可能性,开创更美好的人居城市时代。
在6月8日的未来城市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等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主论坛演讲嘉宾孟建民院士(左),李晓江老师(右)(裴昱摄影)
论坛组织了“‘未来城市’论文国际竞赛”,竞赛主题要求围绕水资源、能源利用、绿地系统等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绿色交通等人居生态环境相关领域展开,重点从绿色、科技、健康三个维度进行切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技术科学方向*安荣教授课题组,结合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由马琦伟、裴昱、李娟三位博士生撰写的参赛论文《未来健康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基因库构建方法(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MethodofGeneBankofUrbanPublicFacilitiesfromthePerspectiveofFutureHealthyCity)》,最终获得研究生组“银奖——城市之星奖”。
论文认为:未来城市的价值取向十分多元化,建设未来健康城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通过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布局来促进城市公共健康水平,则是发展未来健康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为此,论文首先提出“公共设施空间基因库”的概念,旨在梳理影响公共健康水平的公共设施类型,并基于空间统计模型来量化测度其影响度,以支撑未来健康城市的规划方法。
在数据方面,论文面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未来趋势,使用了社会感知大数据;在分析方法上,论文将地理统计模型拓展到大数据分析领域,实现对公共健康水平的定量分析;在规划支持上,论文将研究结论与未来城市内涵式的增长方式相结合,提出精准式的城市修补和提升方法。
建筑学院博士生裴昱(左二)代表领奖(论坛会务组摄影)
供稿
李娟裴昱马琦伟
编辑
姚亚男
转载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