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继玥(—),四川南充人,贵阳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留金法[]号);贵阳学院双语教学课程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贵州省一流大学建设项目:一流师资团队—生物学教学团队(158322);
论文发表于:山东化工,49(15),-
摘要:环境生态概论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本研究首次使用蓝墨云智能平台进行环境生态概论的教学改革探索,利用其自带工具,进行教学情况分析和学情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蓝墨云智能平台的环境生态概论班课,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积极性较强。利用该平台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了解。
环境生态概论是环境生态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以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构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1]。该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繁杂、抽难懂象,涉及的综合知识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过程单调乏味,学习效果差。因此,急需改进教学手段和模式,解决相关教学难题。
现代教育的学情分析是基于加涅等一批研究者建立的系统学习理论。他们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多种类型,主张在实施教学前,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教学系统设计[2]。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情分析应是服务于一线教学并通过学情分析改进和反馈教学。国外的相关研究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认为学情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强调把学情分析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整体分析,而不单独进行学情分析[3]。W.迪克指出,学情分析应是对学生的起点行为、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偏好性、以及群体学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4]。学情分析的内涵丰富而复杂,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用于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免费手机App,它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通过资源推送、活动参与等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即时互动[5]。并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生成学习报告。教师可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学情分析,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目前,尚无使用蓝墨云平台开展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智能化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首次在环境生态概论课中引入蓝墨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尝试,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0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在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15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环境生态概论课中首次应用蓝墨云智能化平台开展教学尝试。学生总数33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
1.2研究方法采用蓝墨云智能网络平台制作环境生态概论班课,生成邀请码,邀请学生加入班课,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本次班课的课号为,该班课共上传资源78个,其中非视频资源58个,视频资源20个。共发起签到活动11次,开展头脑风暴9次,问卷调查7次,讨论8次,进行测试4次,布置作业/小组任务5次,进行举手回答5次,抢答6次和随机提问8次。相关班课数据储存于蓝魔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