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个帖子,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了文献为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本帖子讨论一个技术问题:当你手里有了一堆文献,按什么顺序读?
有的同学会告诉我:老师,我想按照年代读,从最早的往最新的读!
我:为啥?
这位同学会萌萌哒的对我说:因为我想要了解学术史啊?中学历史不都是从夏商周往元明清学吗?
我:……
好,法制史这个专业的文献阅读方式咱们先不谈,反正我也不懂法制史。只从国际法这个专业来讲,我建议,你从最新的开始读。
为啥?
其一,这个学科变革超快的!某些问题两年前值得讨论,两年后就过时啦。举个例子,你想要研究美国对TPP的影响吗?所以,从旧文献往新文献看,很容易被带偏重点。有经验一点的老师们会自动规避旧文献当中的大坑,但萌新们往往没这个鉴别能力。
其二,哪怕某个问题不过时,国际法当中“前后相继”的问题特别多。拿我自己研究的WTO法而言,年年初某裁决当中首次出现的法律争议,年年初很可能就被后续的裁决给出了很完美的结论。这个问题还真没过时,但是,你真的想死磕年那份裁决吗?页裁决死磕下来后,你很可能在看到年裁决时想要吐血。因为,这个年裁决,很可能体贴又善良的用4页纸给你概括一遍旧裁决,还贴心地告诉你,亲,我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是年裁决的第7.39段。你回去看一下就行啦……
其三,对于学者著述类文献而言,看最新版文献,往往反而能帮你快速抓住学术脉络。为啥?一个好论文,绝对不可能闭门造车,它一定会在开头给你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发展史!哪怕正文不回顾,脚注里也会回顾的。所以,按图索骥它不香吗?啥,你担心这个作者观点偏颇把你带沟里去?这好办啊,可以多看几个时间差不多的文献。咱偏听则暗但兼听则明啊。几篇文献都引用了的文献很显然就是重点文献,读之!
当然,这种揪着最新文献先睹为快的读法,有缺点吗?当然有!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萌新不太友好,基础信息和前沿信息混在一起,信息量过大。不过,话又说回来,抓着一篇好论文逐个问题击破,总比抓着一堆论文东一锄头西一扫帚的研究快多了,是吧?
相关链接:
1.参考文献太少是病,得治!2.再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多,一定等于论文质量高吗?
爬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