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间如白驹过隙,
不知不觉中,
已经进入了寒风萧瑟的十一月,
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你,
一定有不少的新体验吧!
伴随着日常学习的,
是读不完的论文和文献,
同时也有不少小伙伴抓耳挠腮,
”英文文献也太难下手了吧!”
今天就为大家准备了,
如何高效阅读英文文献的实用干货!
快点认真做笔记吧~
01如何读懂英文文献?
英文文献难读懂的原因有两点:1.高密度的专业词汇以及英文论文写作的一些特殊表达形式;2.一篇高端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一般都很晦涩难懂,加上诘屈聱牙的论文式英语表达形式往往更令人不知所云。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几点阅读文献的技巧:
1.充分利用文献的Abstract(摘要)Abstract往往包含这么几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1.这篇文章研究了什么?(为什么研究这个)
2.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个方法)
3.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好在哪里)
通过摘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这篇文章与我的研究内容是否相关?
2.采用的方法是否新颖,我是否感兴趣?
3.他的结果,是我想要的么?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变化你阅读论文心中所带的问题,即:
1.他是如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这类问题中的?
2.它的结果完美么?是否是充分必要的?保守性强不强?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所以,阅读论文的Abstract,实际是你为阅读论文所做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带着问题去读论文才最有效率,万万不可跳过Abstract。
2.请认真阅读Introduction(介绍)
Introduction部分包含的信息有:
1.此问题的由来(历史)
2.此问题在全世界内的研究进展(现状)
3.引申出作者的研究动机
所以,Introduction部分可以理解为一篇简单的该领域内的文献综述,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研究者进入某一领域最好的教科书,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某领域,还请认真的阅读每篇论文的Introduction,你可以详细的了解到你所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今的进展,这是你爬上巨人肩膀的梯子。
3.Mainresults(主要结果)读不懂怎办?Mainresults是一篇论文的主体,所有精华都聚集于此,而且,越是好的论文,这一部分就越难读懂。读这一部分最费时,所以建议还是采用一点投机取巧的办法:先去看Simulationexamples。读一点,就在纸上做一点笔记,有问题标记出来,读完一遍之后回头看这些问题,或去查资料,或去请教老师,然后再读一遍论文,一篇好的论文,值得你去来回读个至少五遍的。
所有论文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凭空”嗖~“的一下出现的,它也有它的来源,有它的发展轨迹,那它的发展轨迹去哪里找?在作者之前的论文里。
如果这篇文章你无法理解,可以去搜一下此作者(通常是第一、第二作者)之前的文章,在你把这篇文章第一第二作者近5年的文章都统统找出来之后,你最好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读下来,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前进,整理下来,记在纸上(别对自己的记忆力这么自信,请一定要写下来!)
4.别忽略References(参考文献)参照前面的第三点,当你无法理解这篇论文的话的时候,除了去找这位作者之前的文章,引文也是值得利用的。一篇小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在20篇左右,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Introduction部分所引用的,价值不大,抛去Introduction部分引述的文献,真正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往往不超过5篇,可以把这些文字下载下来,好好看看,感兴趣还可以去找这些引文的作者等等。
小结这是第一部分,关于怎么读懂英文文献,除了最基础的单词问题外为大家提供了四条途径:1.充分利用文献的Abstract;2.认真阅读Introduction;3.通过阅读作者之前的文章来更好的了解它的研究脉络;4.References也可以合理利用
02快速提升读文献速度的方法看文献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把看文献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泛读,主要看一些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综述类文献;第二阶段是精读,深入学习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三阶段是跳读,批量看文献,发散思维,寻找好的创新点和想法。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入门级——泛读]该阶段目的:1.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该领域研究什么?用了哪些方法或技术解决问题?);2.学习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
这一阶段建议大家先看一些综述类文献。可以快速了解领域领域的动态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注意积累专业术语和提升阅读速度(这两点在阅读英文文献特别重要)。
坚持:每周至少两篇文献
推荐新人在自己电脑安装一个[有道云词典、copytranslator、知云等],能够自动识别PDF文章的单词和整段翻译,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专业术语和词汇的笔记一定要做,建议大家准备一本看文献的笔记本,把那些专业术语、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等记录到笔记本上,并定期复习。
除了综述文献,还可以在其参考文献(一般综述文献会引用大量的文献)下载文献阅读。
第二阶段:[初级——精读]该阶段目的:学习作者引出问题的思路、实验方法设计、常用的分析手段等。
这一阶段开始对每篇文献的框架进行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理解了论文大致框架,这篇文章基本就差不多了。
坚持:每周至少三篇文献
这个时候,读文献的速度已经明显提高,很多专业术语也都认识了,但是很多同学经常读完文献后抓不住重点,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读文献时带着这几个问题:作者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怎么分析的?结论是什么?
尝试在每个部分中按照上面的图找出重点,记到笔记上,四个问题连贯起来,就是你看完文献后的收获,细读可以掌握研究一个问题时惯用思路和方法,其实就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做自己的研究。
第三阶段:[高级——跳读]该阶段目标:快速批量阅读文献,全面提高文献阅读速度,只看想看的部分。
当你经历前两个阶段后,肯定是具有比较厚的文献功底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每周几篇文献这样的读你会感觉收获甚微,因为你会感觉似乎所有文献的内容差不多。很多研究生读文献只停留在第二阶段水平,所以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一次次被导师说不行。
坚持:每周四篇+定期批量读文献10篇每次
这个时候就要批量阅读文献,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文献,容易找到创新点,同时容易对比不同文献之间的区别,这样对文献记忆会更加深刻。批量读文献的诀窍是跳读。
小结这是第二部分,分享了快速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提升读文献的速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大家按照泛读,精读,跳读的顺序不断提升,假以时日,大家读文献的速度必定大有提升。
03如何进行文献的整理学会整理文献可以让你的阅读效率更上一层楼,下面就为大家收集了几点文献整理的方法:
第一点: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第二点: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第三点: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第四点: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总结:
两个字:多看
abstract肯定是必看的,如果一眼扫过去,objective新意不大,method耳熟能详,result毫无意外,discussion拾人牙慧。那这篇文章你已经看的差不多了,有空的话再看看全文有没有新收获也是极好的。
这只是在文献阅读阶段,做下去以后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想法,继续查,继续看。始终记住效率第一,先预览,再精读。遇到不懂的,对着文献干瞪眼也不可能懂,去文献外面找答案~
本周的“学术星球”到这就结束啦,
各位上学人都做好笔记了吗?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学术星球吧!
部分素材来源:知乎编辑
潘楚楚
审核
万子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