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系统研究室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总结
光传输系统研究室届7名硕士研究生徐学楷、周静如、唐丽华、庄铃威、赵卓泽、王欣欣、郭少健于年5月22日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此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顺利通过,离不开前期严格、细致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论文初稿
论文初稿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乔老师的建议下,每个学生考虑论文所需参考文献、论文成果数据是否完备等问题。并提前下载好参考文献,整理好论文成果数据;
年12月底,乔老师组织了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是讨论论文题目,梳理论文撰写思路,并确定论文的章节目录;
年元旦假期结束后开始动笔,在春节前将写好的部分发给老师审核。老师指出论文内容存在的问题,科学问题的描述准确性、整体内容描述的轻重比例,内容描述的合理性等;
年2月,根据老师的修改建议修改已写内容,并完成论文其他部分。论文写完后自己检查两到三遍,论文初稿成型。
二、论文定稿
从初稿到答辩前的定稿,经历了好几轮“批阅-修改”的循环过程。首先是乔老师的批阅,老师通读论文初稿全文后,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如创新点提炼、格式、语句流畅性、内容连贯性等。根据老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第一轮修改完成后,乔老师建议进行一轮交叉检查。学生两到三人组队,互相审阅对方的论文,给论文挑错。修改论文后,提交论文进行学院盲审。学院盲审意见返回后,根据盲审老师提出的建议,再一次修改论文。论文修改完成后,乔老师要求再进行两轮学生间交叉审阅。将论文发给之前未审阅过的两位同学进行交叉检查。修改后,提交论文进行学校评审(常规评审,校内和校外老师各一位)。学校评审意见返回后,根据评审老师的修改建议再次修改论文,最终形成答辩前终稿。在初稿-终稿的过程中,除了互相审阅,也需要自己不断地检查内容的准确性。终稿定型后,接下来就是准备答辩。在答辩前,需要再一次校验论文的内容及格式。
三、答辩PPT的制作
答辩PPT的整体风格是简洁、大方,不需要花哨。答辩PPT主要讲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任务、方法、结果和意义,如按“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总结”这种框架。其中,研究背景及意义部分,不应超过两页PPT。整个PPT不应出现文字的堆砌,应该是要点的提炼,页面字体不小于22pt。PPT的右下角标注当前页码及总页码,如“1/18”。PPT的内容长度根据个人答辩时长进行调整,个人答辩自述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四、答辩预演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答辩形式为网络远程答辩。因此在答辩PPT制作好后,乔老师建议我们自己提前进行答辩演练,包括答辩软件的使用、答辩语音及视频的测试、答辩PPT的共享操作等。并且,在演练过程中,大家相互对答辩人的PPT制作、内容及其论述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答辩PPT及论述。除了互相排练,自己也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PPT的讲解,答辩前要练习到对每页PPT的内容可以脱稿流畅讲述。要求答辩前提交论文终稿、答辩ppt和ppt演练录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提交一份流利顺畅的ppt演练录屏视频,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多次演练。由于正式答辩环节会有老师提问,大家需要互相记录提问环节的问答内容,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记录各自的问答部分。
五、答辩
到了正式答辩那天,提前15分钟进入会议室,并测试声音、视频以及PPT的放映。答辩时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大方自信地回答答辩老师的提问,其他同学则负责帮忙录音记录。
答辩过程中安排级的3位研究室帮忙录屏备份,三位同学认真负责,从调试软件设备到参加多次演练,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此对唐都、*小倩和程佳慧同学表示感谢!
光传输系统研究室届硕士研究生答辩的顺利通过,与乔老师的不断督促和严格指导密不可分。在乔老师的建议下,大家提前备好论文写作资料,包括参考文献和成果数据,这也使得大家的论文进展丝毫没有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并且乔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询问论文进展情况,多次帮大家看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在答辩前,老师建议大家提前演练,这使得大家在正式答辩时没有出现问题,顺利地完成了答辩。在此,向乔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并感谢参与论文审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
以上论文撰写和答辩各个环节的记录希望对后面毕业的同学提供参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