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seobKim,,“Howdoeslabormarketsizeaffectfirm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Volume,Issue1,Pages-,ISSN-X.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了公司所处的劳动力市场规模如何影响他们的资本结构决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和有关公司决定开设新工厂的信息,本文使用大型工厂开业代表当地劳动力市场规模的突然增加。本文发现新工厂的开业使“冠*”县的现有企业债务资本比率相对于“亚*”增加了2.5-3.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与以下论点是一致的:更大的劳动力市场使失业的成本降低,从而减少了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在受影响县、且雇用相同类型工人的公司来说,这种溢出效应更大。
名词解释
冠*县:有大型制造业工厂开业的县
亚*县:与冠*县经济情况类似,两县的劳动力可用性、交通基础设施、员工生活质量、现有工厂产量、增长率和资本结构等因素在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并且亚*县与冠*县都经历了全国性的选址过程,在几十个候选县之间幸存下来成为最终候选者之一但却以微弱劣势落败。
锈带:美国自年代起工业衰退的一片地区的非正式称呼
太阳带:美国气候好的一片区域
01
研究动机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因地理区域,经济部门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锈带在最近几十年的制造业工作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Kahn,),以前是美国主要的制造业城市所在地。相反,太阳带城市最近观察到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显著扩展。研究发现,在较大的劳动力市场中运营的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杠杆率。本文研究了企业所经营的劳动力市场的规模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其资本结构决策。
02
理论框架
本文研究企业经营所在的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如何影响其资本结构决策。本文利用一个经验设置来检验这种关系,在该设置中,由于冠*县开设了大型工厂,当地劳动力市场的规模突然增加;大型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工人寻找工作,这使得失去工作的成本更低(Petrongolo和Pissarides,);在这样的市场中,当企业使用更多的债务时,增加的失业风险的边际补偿溢价较小(Titman,;Agrawal和Matsa,;Greenstone和Moretti,;GHM,)。鉴于财务困境的间接成本较小,在较大劳动力市场上运营的公司可能会在其资本结构中使用更多债务。
03
本文贡献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提供证据证明了劳动力市场规模通过影响工人的失业搜索成本(由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规模决定)进而决定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本文还补充了大量关于溢出效应的文献,因为利息税的减免(Graham,)表明了企业债务使用率的增加是当地企业集群的另一个好处。最后,本文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劳动力市场规模是工人失业后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
04
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文假设大型劳动力市场为工人寻找工作提供了便利,这使失业的成本降低,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破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资产负债率(杠杆率)。
本文数据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本文从年至年的“百万美元工厂”(MDP)文章中手工收集大型制造厂开业的数据(年后选址停止发布此功能)。MDP文章提供了公司为新厂址选择的位置(城市和县)以及公司考虑的一个或两个亚*位置的信息。(当数据无法从《华尔街日报》继续获取时,本文选取格林斯通和莫雷蒂()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
第二,本文根据母公司名称、州、县、开业年份和行业,将选址后的每个新制造厂与人口普查局标准统计机构列表(SSEL)和纵向商业数据库(LBD)中的工厂进行匹配。如果新工厂与SSEL或LBD中的工厂不匹配,则从样本中删除该案例。除此以外,本文通过使用两个人口普查数据库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冠*县和亚*县中除开设新工厂的公司之外的所有企业。最后,本文使用人口普查局创建的文件,将这些现有工厂与制造业的母公司(标准工业分类(SIC)代码-)进行匹配。
第三,本文从人口统计局的制造业普查(CMF)及制造商年度调查(ASM)中获取数据。
第四,本文使用人口普查局的LEHD项目的雇主-雇员匹配数据来研究当地劳动力市场规模对失业工人收入损失程度的影响。LEHD的数据集基于州失业保险(UI)记录,并随时间推移追踪公司中的个体工人,涵盖了30个州约96%的私营部门就业,提供的信息包括收入、雇主、地点和每种雇佣关系的行业,以及年至年的年龄和性别等个人特征。
2.理论模型
本文建立了一个静态资本结构权衡模型,说明劳动力市场规模与企业杠杆*策之间的概念联系。本框架改编自Acemoglu(),资本结构框架来自Titman()和Berketal()。
L:公司杠杆比率,也即债务比率;
T(L):关于L的凹函数,是L产生的税收收益;
P(L):财务困境的概率;
CF(L):给定财务困境的损失;
W:公司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K:劳动力投资于所需技能,工人为此付出的成本(如努力);
S:假设技能投资在当前期间之后对工人具有正现值S,如果员工(1)留在当前公司或(2)搬到使用相同技能的公司,但在所有其他公司价值为零。
U:如果员工从当前公司下岗,他或她无法利用现有技能找到另一份工作,概率为u(1)。
e(o):衡量工资溢价,如果一个大型工厂开工(o=1),则取常数e0,否则取0(o=0)
05
实证分析
1.公式概述
公式5
公式6
公式7
公式8
公式9
2.实证分析结果
(1)基准回归
根据公式5,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亚*县现有公司的杠杆率相比,在工厂开业后冠*县公司的杠杆率提高了3.09个百分点。工厂开业对杠杆的影响不太可能由异质性的企业水平决定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同时变化所驱动,添加其他控制变量并不会显著改变After×Winner的斜率估计值。
根据公式6考察杠杆率变动的大小是否受位于冠*县或亚*县公司劳动力比例影响。根据回归检验结果,工厂开业对劳动力比例较大的公司在统计上和经济上都有显著影响,而在劳动力比例很小的地方,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2)工厂开业对财务杠杆的动态影响
本部分引入时间变量,以t-1为基准年,通过测量新工厂开业前4年和后4年间企业杠杆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工厂开业事件对冠*县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冠*者和亚*县公司在工厂开业前的杠杆比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工厂开业后冠*县企业的杠杆率开始增加,表明新工厂开业是冠*县企业财务杠杆比率增加的原因。
(3)替代解释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大型工厂开业会导致现有公司杠杆率增加,但这可能是由于大型工厂开业前,冠*县和亚*县中企业的杠杆率本身就存在差异。为了排除这种影响,本部分使用两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本文选取MDP事件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中冠*和亚*县在工厂开业前一年的杠杆率平均差绝对值小于10%,杠杆比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将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和表3中使用全部样本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类似。其次,对于冠*县的给定公司,本文在亚*县找到相应匹配的公司(其杠杆率在工厂开业前一年最接近冠*县公司)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差异为?1.09,相关的t统计量为?0.72,差异比较小。使用重新选定的样本估算公式(5),发现After×Winner的系数从3.66到4.23不等,差异非常显著。
(4)作用机制
本部分探讨大型工厂开业对公司杠杆效应的驱动机制。本文认为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增加降低财务困境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杠杆率。为了实证检验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公式(8)估算了工厂开业对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工厂开业后冠*县和亚*县工厂的工资没有显著变化,但冠*者县现有工厂的劳动生产率比亚*县显著提高了3.2%。由此推断出,一方面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上,工人们需要较小的补偿差额来弥补盈亏风险,这样会降低工资;另一方面,企业在劳动力市场扩张后增加了杠杆率,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工资溢价;此外工厂开放导致的短期过剩劳动力需求将增加均衡工资。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没有提高工人工资且降低了工人的失业搜索成本,从而使得企业需要支付的失业补偿金降低,企业的破产成本降低,资产负债率更高。
(5)劳动力市场规模和失业工人的收入损失
这一部分检验了论文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假设:当地劳动力市场越大,由于降低搜索成本,工人在失业后遭受的收入损失就越小,从而降低企业的失业成本。引入公式9,从回归结果来看,d[t+k]×DSi×Marketsize(1≤k≤5)为正,而在引入市场规模变量前一直是负,这表明当相关的当地劳动力市场扩大时,收入损失变小。
(6)替代解释和稳健性
本文还考虑了其他相关可能对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从员工议价能力、冠*县和亚*县的地理分布、工人工资成本的增加以及工厂开业时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参考相关论文与简单的统计回归排除了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06
结论
本文研究了劳动力市场规模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发现这是通过工人有限的跨岗位流动能力引起的财务困境成本的变化来实现的。为了检验这种关系,本文以某个县开设大型制造厂为例,结合人口普查局的工厂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开业后冠*县现有的制造业公司的杠杆比率比其他可比县的公司提高2.5至3.9个百分点。额外的分析表明工厂开业对使用与新工厂相同类型劳动力的公司影响更大。总的来说,有证据表明企业经营所在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是影响财务杠杆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End
选文:李小荣
文字:任昱瑾
乔荣稳石心如
排版:毕英睿
审核:毕英睿
终审:李小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