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之理zcw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早半年写,只不过大家忙着赶论文的时候我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写自己的论文,更不要说教大家学术腐败了。只不过现在面临答辩,发现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新手教学贴,一是让已经通关的同学知道,自己本可以水得不那么辛苦,二是有缘的学弟学妹看到,可以少费点事儿。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看文献,在这个阶段,第一,切记不要看英文文献,其实没有写过论文的同学不知道,英语好和看英文文献是两回事,看英文文献的结果是看了一个月完全浪费时间,千万不要看。第二,切记不要看硕士论文和部分博士论文,以及烂期刊的文献,很简单,烂文章自己都一团烂,你想要抄都费劲,费了半天劲还是一堆垃圾。那看什么?中国的顶级期刊。
第一步你先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这个大致的方向一般要有至少两个关键词,不能说是“收入分配”,或者“经济增长”,至少要是“金融结构+收入分配”或者“技术扩散+经济增长”。为什么?以后你会知道,大多数经验分析的经济学论文就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你把20个经济变量放在一起,随便排列组合一下,网上一搜,你发现人家也都是变着花样排列,都得给研究一遍,就像有些美剧,三个男的三个女的是好朋友,恨不得每个男的都和每个女的睡过一遍。
第二步你就要从中文的顶级期刊里把你选好的那两个关键词搜一下,把文章都看一下,这些期刊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实际上如果你的关键词足够细,你会发现也没几篇,搜这几个期刊就足够了,剩下那些大多也是从这几篇里变着花样抄过来的,如果你不放心想多搜几篇,注意,cnki的检索功能有只看核心期刊。
第三步,你要去看这些文章。这里切记两点。1、千万不要去追溯文章文献综述里的英文文献,因为这些文章也是大量借鉴英文文献的内容,人家给你翻译好了,又发展完善了,你还去脱裤子放屁吗?2、千万不要看你看不懂的东西,公式千万不要自己推导,只看字,别看公式,只看你能看懂的,好了,现在你大概知道这些人想搞什么的,因为任何一个模型都能翻译成大家能懂的故事,而且顶级的经济学家大都追求这个故事是符合直觉的,他们之所以建模是为了装逼。
好这一环节做完了,你看,多轻松,是不是?
第二个环节,有了这些储备,你需要找到一个自己的题目。这个题目要有创新性。这个貌似是最难的,有了题目一切都好写。这里注意,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与其苦想一个自以为创新的东西,不如把这些经历用在多看两篇文章,因为你想的创新性,其实要么是没意义的,要么根本是别人做烂了的。请注意,硕士毕业论文,只看你有没有剽窃语言,不看你有没有剽窃思想。所以只要你的题目不是太粗放,例如“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审稿的老师一般会放你一马。
好,那么怎么找自己的题目。很简单,你已经看过不少文章了,那些文章你也知道人家都研究了什么了,现在你只要改一下就行了。请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排列组合法。上文已经提到的,经济学经验分析就是研究变量的关系,你看看人家研究了什么关系,你再排列组合一下,出来一个人家没有的组合,就是你的创新喽。例如:很多研究了:a、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b、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的关系;c、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你一看,咦还有一个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的关系,这个组合,看起来很有道理,也没人写。你赶紧写。
2、增加变量法。一般一个计量模型,方程右边都有n个变量,但是总有一些奇葩变量,你觉得应该很重要,但是没人加进去。你可以加进去。例如你说,经济增长是什么决定的?你看看索罗模型,劳动、资本、技术。牛逼,你再想想,制度也很重要!你再想想,文化也很重要!加进去,你创新了。
3、加个平方项。中学数学大家都知道,加个平方项是个抛物线。一般我们回归一个线性模型,相当于影响系数是不变的,但是它可能会变大或者变小,甚至系数符号完全逆转。经济学里有各种倒u型,别人是线性的,你可以说它可能是倒u型的,这就是你的创新点。例如别人说,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人说,腐败有害于经济增长,你说,腐败先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然后有害于经济增长,你看,平方项显著!你创新了。
4、加个交互项。经济学中的交互作用太多太多了,而且请注意,多交互几个,可能你本来没多少变量,忽然变量就多了起来,可能本来你做不了几个回归,忽然回归也多了,多好呀。加交互项。举个例子,人家研究说国外研发投入越高,中国的经济增长越快,这是技术的外溢效应,你说,这个外溢效应是受到本国消化吸收能力影响的,所以我们用本国的人力资本和国外研发投入做个交互,发现人力资本越大,外溢效应越大,你太创新了!
请大家注意。这样有什么好处?第一,模型都是人家做好的,你不会出太离谱的错误;第二,对人家的模型稍作改动,不用你自己建模,甚至不用你抓瞎想用什么数据,你可以参考别人用的数据。
当然,想要进阶也可以。记住经济学论文常用的几个思路:1、a对b有影响,但是是通过c和d影响的,我们来看看这个传导机制吧;2、a对b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效应各是什么吧。
第三个环节,思路有了。开始写吧。先写前边非计量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瞎吹牛,不用我教,请注意,我建议把缺点和不足详详细细写出来,但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无奈(前提是你知道你的无奈是什么),没有合适的数据,是百试不爽的一个借口,一定要写上。为什么要这样?你自己发现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你(客观上)解决不了的,别人也不好意思说你什么,反而反衬出你的专业。
然后就是文献综述,哈哈哈哈。再次强调一下,毕业论文查重非常弱智,你可以把自己发表的文章每句话都换个说法,然后查重4%,第一相似的还不是你发表那篇哈哈哈。所以文献综述,千万不要傻到自己看文献,不是让你看了几篇文章了,抄里边的文献综述,几篇综合一下,这个一篇,那个一篇,再用自己的话说,这些弱智的查重系统完全没办法。注意英文文献的别太少,也别太多,这个度自己衡量吧。有的答辩老师懒得看你的文章,就挑错别字,排版,然后逗你玩,还有就是如果你写太多英文,他觉得你很假,就问问你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呀,那。。。。答不上来,没关系,一定会让你毕业的。你听过谁过了查重还毕不了业的硕士?
然后是理论分析。这里可以做数理模型也可以不做。做个简单没啥问题。反正也不要求你做dsge再校准不是吗?你的建模就是装逼用的,模型都是你自己设计的,能推导不出你想要的结果吗?辩论的时候这叫循环论证,不管,反正数学模型是为了讲故事用的。不做这个也没关系,那就自己说呗,我是怕你查重过不了所以建议你弄个小模型,中级微观的知识够了,不过你说我数学确实啥都忘了,那就自己写吧,这里千万注意查重呦!
另外注意,这里最好提出明确的,可证伪的理论假说,也就是下边你要通过经验分析证明的。用黑体字,提好几个,先论述几大段,然后黑体字“假说1:xxxx”。再论述一大段,然后黑体字“假说2:xxxx”,牛逼!
第四个环节是重头戏。就是经验分析。要有数据嘛。数据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描述性分析,画点图表啥的;一种是计量模型。个人感觉第一种可有可没有,但是只有描述性分析的话,就觉得很low,word做的把?stata都没打开过?
不要怕计量模型,不是让你看过一些好文章了,不是你的题目就是人家的模型变了变,那你怕什么?照着来啊!很多同学做了半天,发现指标选的不对,很多同学做了半天,发现这个建模有问题,你重新改吧,走弯路。人家都做好了,比着做就是了。
想要自己做计量模型的,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模型都要取对数形式?连这个都不会?老老实实照着抄吧。
还有就是数据问题。你看的那些文章都会告诉你用的什么数据,看看哪些是你能找到的。不要费力去找特别难找的数据,还花很多钱更不值,你是为了毕业啊大哥,真想做学术你也不会看这篇新手教学了。
这里强烈推荐,用省级面板数据。第一是因为指标很多,能做的也多;第二是因为可获得性,费不了多少力气就能下到。现在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