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途径分析——从文献复习到实践探索
对学者型编辑的需求已成为各学术期刊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具体如何培养学者型编辑目前也成了讨论较多的热点。笔者先从文献中分析归纳近20年来有关学者型编辑培养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本刊实践,对医药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途径进行初探,提出学者型编辑是科技期刊编辑奋斗的目标,在向此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主动而终身学习是必须的;积极参与本学科的各项学术会议和活动,与本学科的作者和专家进行积极交流并建立良好关系,是提高组稿和约稿效率、获得优质稿源的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和质量的必要保证。同时,编辑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和研究,撰写科普文章、研究报告或论文,是提升学者型编辑科研能力的主要方式。
学者型编辑;培养途径;科技期刊;文献收集;实践探索
引言
1有关学者型编辑培养的文献复习
1.1有关学者型编辑文献主题的阶段性差异
1.2有关学者型编辑的主要概念与要求
1.3有关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途径
2本刊在培养学者型编辑方面的实践
2.1学者型总编辑的传帮带
2.2 从获得医药专业相关学历的人员中选取编辑
2.3 确定编辑负责的栏目,引导编辑向某一学科深入发展
2.4 组织编辑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和学术活动
2.5 鼓励编辑主动举办学术活动
2.6 鼓励编辑与作者、读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2.7 鼓励编辑主动约稿组稿
2.8鼓励编辑积极撰写编辑学及本学科的论文及科普文章
2.9 定期组织学习,倡导编辑自学
参考文献29条
论文字数:约字
本文选题有意义,但文章存在明显问题,不仅达不到发表的基本要求,甚至没有达到向投稿期刊投稿的基本要求。
1.文题表述模糊,意思含混不清,且与文章内容不完全契合。本文题名是“医药科技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途径分析——从文献复习到实践探索”,从字面理解,论文的主题应是“分析医药科技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途径”,但副题名中的“文献复习”含义模糊(“复习”一词欠推敲),“实践探索”缺乏界定(谁在实践探索?在什么范围实践探索?文章其实是介绍“本刊”的探索实践,但没有在文题中反映出来),“从……到……”的句式与主题中的“分析”也不完全契合,因为“分析”的是培养途径,而“实践探索”的主要是培养方法和具体做法。
2.论述存在问题,条理不够清晰,观点提炼不够。文章以记叙为主而非论述为主,写得太散,不像学术论文而像抒情散文,逻辑关系也不严密。第1部分对现有文献的综述,缺乏对主要观点的归纳、提炼和分类,表述不简练,条理不清晰,扣题也不紧,给人的感觉就是杂乱无章;第2部分介绍“本刊”的实践探索,罗列事实就事论事多,结合主题深入分析少,主要观点归纳提炼不到位,一些数据陈旧缺乏说服力(比如,“自本刊年创刊以来,一直倡导编辑撰写论文,到年为止,一共撰写发表论文24篇,其中9篇为与本学科有关的论文;”此句不仅数据陈旧,而且是病句,没有主语。类似这样的病句还有不少,不再一一列举)。
3.中英文摘要过长,占据篇幅较多,没必要;建议进一步压缩,以更简略的形式概述,以不超过字为宜。
4.在未交代期刊名称的情况下,直接在文中称“本刊”,令人不知所云。
5.论文作者与文中介绍的人物交叉混淆,欠妥。文章署名作者多达7人。马X是第二作者,文中却出现“本刊的总编辑马X先生,就是一位学者型编辑的典型代表”“马X总编不但在编辑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发表了多篇编辑学著作,在本刊所属的XX专业领域,还主编了《现代XXXX管理学》等著作,并从年开始至今,组织了几十场全国范围内的XX学术研讨会,组织了多个系列主题的稿件”这样的表述。没见过作者在学术论文中这么自夸的!
6.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投稿期刊要求,这样的稿件,按规定应该直接退稿。特别提醒作者,以后给投稿期刊投稿,要认真一点!请作者认真阅读投稿期刊网站上的投稿指南,逐条领会相关具体要求,特别注意投稿期刊对参考文献页码著录格式的规范,应区分阅读型文献和引文文献并体现在页码的著录上(期刊、论文集和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标注文章起始页,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而不是简单地著录页码范围。建议作者下载投稿期刊近期发表的论文来参阅。
7.审稿结论:退稿。请作者将论文(包括参考文献)从内容到形式修改到符合投稿期刊基本要求再重新投稿。
略
不宜采用,投稿期刊已退稿。
品味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