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活动回顾经济学院第四届学生学术年会学
TUhjnbcbe - 2022/4/18 17:36:00

活动介绍

年4月2日晚,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于线上腾讯会议举办第四届学生学术年会预热活动——学术分享会第二期,经济学院周思老师、邵文波老师和校友王炫霄同学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

本次参会人数人。

周思老师是金融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并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实证性公司金融、公募基金评价与管理结构、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成果发表于金融学一流国际期刊,包括公司金融领域顶刊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3篇),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3篇),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等,相关研究成果曾被英国下议院财*委员作为立法参考意见。

邵文波老师是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曾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和《经济评论》等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担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和《经济评论》的匿名审稿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曾获“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信息经济学理论贡献奖”和“安子介国际贸易奖”等多个奖项。有多年的金融机构投资和研究工作经历,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王炫霄同学本科就读于上海大学,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曾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自强不息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和公益爱心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并于毕业时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科研竞赛方面,她曾获得上海大学第二届本科生学术论坛优胜奖、上海大学第三届本科生学术论坛二等奖、WinnersofTheIVInternationalCompetition“InnovativeDevelopmentStrategies”、经济学院首届学生学术年会优胜奖和经济学院第二届学生学术年会一等奖,并曾参加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上海大学联合大作业。

活动回顾

周思老师以他与其他三位学者合作的工作论文《ShareholderLitigationandBankRisk》为切入点,分享他在做研究及实证过程中的心得。这篇论文采用多期DID模型考量一*策对美国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首先,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这篇工作论文的背景,年起美国部分州陆续实行UniversalDemand(UD)Law使得投资者对董事会的诉讼数量显著减少,以往研究通常从公司角度探讨该法律实施前后产生的影响,包括代理问题和董事会市场的逆向选择等问题。而由于银行同时面临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代理问题在银行层面显得更为突出。基于此背景,此论文提出核心假设:在实施UDLaw的地区和银行,银行风险显著降低。

然后,周老师通过详细解读构建模型的逻辑、核心变量的具体含义及数据的选取,指出实证论文通常可分为两个部分:识别(identification)和机制(explanation)。识别对于一篇论文来说是基础(baseline),旨在说明识别出的关键点是否能支持假设,在识别策略选取上,本文采用多期DID并控制了银行基本面信息及银行、时间固定效应。在识别之后,需要进一步检验其他相关因素是否会影响结论,分析该研究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机制。

最后,周思老师回答了同学们针对这篇论文的相关内容及论文选题、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周思老师认为在选题方面我们可以从阅读大量文献或者社会热点话题入手,寻找研究话题,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话题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在确定了研究话题后,要重点评估数据的可得性问题,这样才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性。

邵文波老师作为本期学术分享会的第二位主讲嘉宾,以评审的视角分享他在审稿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及论文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等。

首先,邵老师认为我们在做经济学研究的时候要考虑三个方面:逻辑的一致性、事实的一致性、准确的预测。逻辑的一致性指论文所讲述的故事是否完整和背后的逻辑要能够说服别人,通常展现为论文中的理论模型或数理模型的推导。事实的一致性常用数据实证或案例具体分析从而证实逻辑的一致性,当事实与逻辑不一致时,需要考虑剔除可控因素(如计量模型、数据出现的偏差)后两者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而第三点“准确的预测”是目前经济学术界普遍不能做好的一个共性问题,但这个代表了我们对论文的一种愿景,是未来可突破的空间。邵老师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前两点,那么所撰写的论文至少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论文。

其次,邵老师以论文评审的角度,具体从选题、结构、逻辑、方法、文字、格式六个方面分享其在评价论文时观察的要点。在选题方面,首先要考虑这个话题是否有学者研究过以及所写论文的贡献在哪。邵老师强调,用各种复杂的方法及手段去证明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和事实是不可取的,选题不应太大,应考虑与前人研究有差异化的部分并从新的视角切入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论文结构上,经济学论文一般有较固定的格式,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机制、实证、总结这几大部分。在逻辑方面,应当将理论机制背后的逻辑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具体到方法时,选择的计量方法要得当,针对研究的问题选择最恰当、匹配的方法。文字表述和格式要严格规范,是一篇文章的底线。在这六个方面中,邵老师指出选题和逻辑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上限,需要格外重视。

王炫霄同学以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她的科研经历与学术感悟。

首先,她与大家分享了在上大的本科四年中参与科研的经历,并简要介绍了她在学术年会上获奖的论文。

其次,王同学从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及学术写作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她对科研的理解。王同学认为,选题决定了论文的上限,可以通过与指导老师讨论、对课堂知识的思考、阅读文献或新闻、项目成果转化等方式来确保论文选题的质量。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具备重要、新颖、好奇、范围、可行五个特征。关于文献阅读,王同学强调,读文献要为写文章服务,通常按照“题目—摘要—关键词—论文”的顺序进行文献阅读,对于需要精读的文章还需要详细阅读其数据及模型选取等内容。做阅读笔记是文献阅读的重要一环,王同学也对记录时需要注意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并以其在文献阅读过程中所做的笔记进行展示。关于写作方面,王同学认为写论文就像讲故事,在写作前需要明确核心贡献、问题的背景、解决方案、发现与启示,论文写作逻辑一般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递进。

最后,王炫霄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科研感悟。科研之路漫漫,坚持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王同学建议大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干中学”积累计量知识并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她推荐大家可以通过撰写数据处理日记记录对论文的思考、已完成的工作及未完成的工作来保证思路的连贯性,以便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学术研究。

感想

级博士生班张荣博

非常感谢周老师、邵老师和王同学报告的讲座,受益匪浅。首先,周老师讲解一篇工作论文,并对实证方法和写作要点进行深入分析。讲毕,周老师热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如论文选题入手角度、内生性处理、如何投稿合适期刊等问题。这些都为自己发表外文期刊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邵老师介绍了经济学院学术年会的论文评审事项、论文撰写要点(逻辑的一致性、事实的一致性和准确的预测)、论文评价(选题、结构、逻辑、方法、文字、格式)。王同学以科研那些事为主题,讲述科研经历,科研成果和科研感悟等。这次讲座干货满满,学到很多。

21级金融专硕李梦兰

感谢周思老师、邵文波老师和王炫霄学姐带来的学术分享讲座。本次讲座周思老师介绍了最近研究的一篇文章,根据文章讲解相关计量方法和模型思路。邵文波老师站在审稿人的角度介绍了好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的条件:逻辑的一致性、事实的一致性以及准确的预测,通常前两者是关键,后面一点相对难度较高。最后是王炫霄学姐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科研方法,主要涉及选题、阅读文献方法、写作等。此次讲座我受益良多。

20级金融专硕管路平

今天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学术分享会(以学术年会为主),首先周思老师以他近日的一篇工作论文作为切入点,用这篇论文来讲实证写法,并为我们提供了工作论文下载链接。邵文波老师介绍了一下他在学术年会中的论文评审事项,也是大家在日常论文撰写中应该注意的。他从选题、结构、逻辑到方法、文字、格式,全方位的介绍了审稿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动回顾经济学院第四届学生学术年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