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圈有句玩笑话:日看论文篇,不会科研也会编!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每天泛读文献。当我们在文献海里修炼的多了,慢慢的也会成为“快、准、狠”的角色!
学术小白如何做科研?目前国内医学硕士分为专业型(专硕)和学术型(学硕),培养时间大多是三年。基本都要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专业课程学习,在半年的专业课结束之后,都要选导师…
所以,真正能用来做研究的,掐头去尾、满打满算只有两年时间。
面对这样的困境,要怎么办呢?
1、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科研观念和方法论。
这件事情一定要在硕士的第一学期做完。硕士第一学期,主要还是学课本知识。但是课本知识和实验室的科研技能之间,依然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很多学硕读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依然对于科研是门外汉。
所以,在你们学课本知识的同时,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实验室,跟着师兄和师姐学习基础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建立对于科研的整体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验技能一样的重要。
、提高工作的通量。
不要在研究的时候,一次只研究一两个基因。因为科研存在风险。研究的通量太低,很容易导致阴性结果。所以,在实验的时候,同时验证3个甚至5个基因,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同时操作,工作量只提高1.5倍,但是效率可以提高3倍甚至更多。
3、学会“借力打力”。
有些研究的工作量比较大,单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有困难。这时大家应该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两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一项课题,也是很常见的。等到发文章的时候,两个人采用共同第一作者的方式,认可彼此对于研究工作的贡献。
4、学会相互协作。
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让汽车的生产能力呈几何级数上升。现在流水线已经成为了现代工厂的基本特征之一。很多专业做科研的实验室内部,早已实现了科研平台的流水线化工作。不仅保证了实验的高效率,还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
因此,在实验室内部,可以找几个研究方向相似的小伙伴,大家可以在内部做到小范围内的分工协作,这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实验的效率。
5、学习生物信息学。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通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可以从网站上公开获取。这些公开的高通量数据,犹如宝山等人来挖掘。
如果实验室有条件,将获得的生信结果再加以实验验证,如果实验验证结果和数据分析的预期结果,相一致,往往能发高分的文章。
如何高效阅读一篇文献?1、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
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
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
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
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
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
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导致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
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
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
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所以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
发现矛盾,是第一步;
找出异同,是第二步;
思考解决,是第三步。
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
文献引用误区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断章取义。
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如何完成第一篇SCI1、阅读10篇文献,总结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出论文的草稿。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各找5-8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3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6、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高分文章写作精选神器1、10大论文写作神器,润色、查重、语法全搞定!
1、一款功能强大的英文纠错软件--whiteSmoke
、全网广泛推荐的学术语料库--AcademicPhrasebank
3、“秒杀”谷歌的翻译神器--AI写作翻译神器
4、超级好用的文献翻译工具--知云文献翻译
5、英文文章润色首选软件--StyleWriter
6、非常强大的语法改错软件--Grammarly
7、世界上最好用的英文写作润色工具--Ginger
8、英语语法在线检测"神器”--ProWritingAid
9、最方便的翻译神器,选中即翻译--划词翻译
10、告别中式英语,拯救写作不地道--OneDic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