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学教育科学》授权发布
作者:全薇赵晴晴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研究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网络等视角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侧重宏观层面的*策分析,研究主题覆盖职业教育评价中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社会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等;国外的研究主题较为微观,侧重于学科评价、职业培训评价、职业教育评价方法、职业疗法评价、职业医学评价、健康促进评价、健康教育评价等。从作者合作网络密度来看,国内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缺少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员合作参与,专门刊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论文的高质量期刊较少。对此,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需要兼顾宏观层面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的协同,促进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须从规范性建设、构建国家级评价结果共享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等角度出发,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与评价制度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文献计量;Ucinet
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围绕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要求。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督导评估,要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是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格局,我国需要建立健全院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育人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从文献计量视角对职业教育评价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视角下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当前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发之后,围绕方案的解释与阐述的研究成果丰富,特别是围绕职业院校评价的办学效果、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等内容。
(一)推进职业院校的分类评价
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教育的分类评价要求。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主要由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培养层次来分,又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指在初中阶段展开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初中毕业之后进入高职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高中毕业之后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阶段。实现中、高职贯通教育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式之一,三者在承担的教育功能上也有区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区域发展,应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退役*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实用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特别是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因此,不同的学习方式、教育层次、培养目标、服务对象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评价需要分类进行,通过分类评价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二)围绕“1+X”证书的评价模式创新研究
“1+X”证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等级证书模式。这一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改革、职业等级评价多元化与创新,都要从制度层面构建X证书的认证标准体系;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能促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学分的追溯、细化、认证、转换等灵活多变的形式,都有助于形成职业教育技能等级多元认证的新模式。
近年来,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