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榜样力量吴宇考研至华中师范大学,君子
TUhjnbcbe - 2022/6/20 15:34:00
北京看皮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个人简介

吴宇,女,教育学院级教育学专业学生,于年从农学院转入教育学院,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点:3.61,平均成绩:87.22,通过四六级、国二、普通话二甲、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现已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拟录取。

座右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个人事迹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至酷。

我热爱读书——这是我一开始就明白的一件事。大一时我曾广泛地阅读过许多中外书目,激励如《阿甘正传》、讽刺如《围城》、人生百态如《茶馆》……但那时的我,只是单纯根据个人爱好去阅读书籍,并没有认真思考关于“读书”这件事的意义。转入教育学院之后,在教师的谆谆引导和自身求学精神的双重推动下,我开启了一条更加明确的阅读之路——阅读书籍从文学细化为教育。这是一条既与我自身兴趣爱好挂钩,又使我充满了对历史求知欲的阅读之路。

在而后长达两年的学习中,我阅读了《理想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中国教育问题调查》等书目,将课外阅读的书籍与课内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内化于心,这极大促进了我对教育学这一领域的理解和教育学知识的深化,使我对于自身未来职业从事方向有着更清晰的认知。

慎思篇——科研

大三时通过老师的指导,我对论文的题目选择、文献收集以及内容撰写有了初步的理解,最终撰写了《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义务教育阶段摇号入学*策研究》。

撰写论文时我与小组成员针对当下教育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探讨,分工合作自主收集*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寒假期间对论文进行七删七改,不断深化论文思想,熟悉论文写作的要点与格式,尝试用新视角切入新*策,落笔于内涵与外延、共性与特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以此精进论文内容。

我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这篇论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使我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运用研究性视角分析一些教育热点及其背后的逻辑,将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对话问题与老师德育课程相联系,在价值多元与相对主义横行之时,寻找破解与缓和之道。在自己有疑惑之处,主动向老师请教,并与老师探讨框架的构建以及内容的深化。

读书是科研之基,科研是读书的内涵式深化。这二者不仅是教育教学知识在广度与深度的拓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逻辑思维体系,并为我考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右二为吴宇)

笃行篇——考研

《孙子兵法》有云:“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考研就像是打一场持久战,若想取得最后胜利,必须得脚踏实地,你背的每一遍书,做的每一套题,偷的每一刻懒,装的每一次努力,都会在考试当天在你的答卷上呈现。兵者可行诡道也,考研不行。

在考研期间,我主要是分为三阶段——基础、强化和冲刺。每一阶段的作息、学习内容和方式都会不同,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基础阶段:英语的单词、语法和长难句可安排两至三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而专业课主要是阅读教材和课程,同时做好笔记自主思考,建立起教育学的框架。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积累,由于它需要的是厚积薄发,切忌急功近利,所以在作息上可以适当调整,抽出空余时间完成学校的课程作业、阅读教育著作或者进行科研,这些都是素养提升的基石。

强化阶段:*治作为一门收效高耗时少的科目,我是在七月进行复习,在这一阶段的作息为早上八点半开始学习英语,下午两点半开始专业课,晚上七点后开始*治基础课程。战线拉长的好处在于时间会相对宽裕,心理压力会相对较小。

冲刺阶段:英语与专业课可以在冲刺阶段之前就开始刷题,只有*治需要在冲刺阶段才开始刷题。刷题时不能图快图多得图稳,复盘总结的过程将会影响下一次刷题的胜率。这一时期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弥补,也不必全盘参考别人的作息时间,因为每一个人的准备时间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过分相信网络上疯传的暑假学习十几个小时是没有效的,这些只不过是焦虑的宣扬者,学习要看的是学习效率不是学习时长。

在冲刺阶段很多人会影响着你的学习心态,但《中国教育问题调查》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力是有限度的,过分承受生理上的压力,心理防线就会薄弱。对于持久备战而言,最后只需要维稳,各方面维稳就会胜利。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

教育学知识考察的越来越灵活,因而善变者易,死学者沉。

个人寄语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愿学弟学妹们在大学中学而能思,思而能行。君子不器,成德达才。

-END-

首尾图

教育学院美工设计部

图文

吴宇

编辑

邹晶洁

责编

万紫仪、*丽江

总编

张祺

指导老师

易丹、刘桂锋

我知道你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榜样力量吴宇考研至华中师范大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