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跟踪外文期刊最新动态
▼▼▼
添加客服咨询论文写作与投稿回复SSCI获取资料读者福利
添加客服回复“垄断竞争理论”
获取10篇范文
不用发朋友圈,不用集赞识别
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的整个价格制度,他认为是由纯粹竞争市场、垄断(即完全垄断)市场,以及由垄断和竞争力量相混合的各种市场(指垄断竞争和寡头两类市场)上的价格体系所组成。张伯伦的这种划分方法,为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02产品差别论
张伯伦认为,垄断与竞争力量的混合来源于产品的差别性。只要有任何一种明显的标准使一个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能与其他销售者的区别开来,这类产品就是有差别的。只要有差别存在,不管这种差别是多么小,购买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交易就不是随机的,而是凭他们的喜好而有所选择。
差别可以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具体的差别来源于产品本身物质的或法律上的特点,还来源于进行销售的不同条件。前者包括产品的品质、设计、颜色、式样、包装等特点,还包括专利、商标和商店名称在内;后者包括例如在零售交易中,销售者的地点、工作效率、经营方式、公平交易的信誉、店员对顾客的态度等。在其他人的有关著作中,销售条件还包括信贷条件、交货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等。张伯伦认为,在购买者看来,以上各种情况下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有些不同。
张伯伦认为,产品差别是造成垄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有差别则垄断发生,差别程度越大,垄断程度也越大。一种产品具有差别,就可以说销售者对他自身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是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完全代替品的竞争。这样,每个销售者都是垄断者,同时也是竞争者,因此张伯伦称他们是“垄断的竞争者”。
03特点
张伯伦对垄断竞争的特点分析。他认为,在纯粹竞争情况下,由于需求曲线是水平的,个别销售者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愿意出售多少就可以销售多少。但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销售量不但受价格的限制,而且受到销售者的产品性质和广告支出的影响。垄断竞争是那些产品都有牌子和商标,能够自行决定价格的厂商之间进行的价格、质量、服务和广告的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和广告竞争统称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论 通过对价格、产品性质和广告支出这三种因素的分析,张伯伦建立了垄断竞争论,以确定这三种因素和销售量的均衡关系。他依次确立单个厂商的均衡状态和一个行业所有厂商的集团均衡状态。
(1)、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销售者的价格和销售量的均衡关系,张伯伦分别从个人均衡和集团均衡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以图1、图2表示垄断竞争情况下的单个厂商短期均衡和集团的长期均衡。此图采用的是目前通行的图示,x轴表示产量,y轴表示单位产品价格。
张伯伦认为,垄断竞争情况下的一个销售者面对的不再是像纯粹竞争情况下的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因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他提高其产品价格,销售量就会减少;如果降低价格,他的销售量就会增加。他面对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至于垄断竞争的销售者变动产品价格能否获得利润,则决定于他的产品需求曲线的弹性和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的相对位置。
根据图1所显示的情况,在短期内,当一家厂商的产量达到边际成本MC和边际收益MR交点的产量时,出现了均衡状态。这时的产量为Oq,单位产品的价格为OP,平均成本为Fq。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单位产品的利润为EF,总利润为EF×Oq(即EF×FP1)。在以上的分析中,张伯伦引进了边际收益曲线,使它成为市场分析中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从长期来看,由于原有厂商有利可图,进入该行业又不太困难,因此新厂商参加进来,夺取市场上原有厂商的一部分需求。后者的需求曲线D将向左下方移动,利润随之下降。新厂商的进入一直到原有厂商利润全部消失,需求曲线D(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线AR)切平均成本曲线AC于E点(图2),达到长期均衡状态为止。
E点不仅是一家厂商的长期均衡点,而且也是该行业全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这里,张伯伦作了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大胆”假设,即该行业全部厂商生产的虽然都是各自的“差别”产品,但是所有差别产品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却是一样的。通过这个假设,从而建立了图2中的长期集团均衡。一般认为,这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的主要结论之一。
此外,张伯伦将垄断竞争长期均衡和纯粹竞争长期均衡作了比较,在纯粹竞争长期均衡状态下,由于需求曲线D(也就是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曲线MR和AR)是水平的,它切平均成本曲线AC于AC的最低点F(即MC和AC的交点)(图3)。但是,在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状态下,如图2所示,由于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它切AC于E点。E点在AC最低点F的左上方。在E点,MR=MC,超过这一点则MR<MC,厂商发生亏损,因此E点是稳定的均衡点。均衡价格为OP,均衡产量为Oq。价格OP高于、产量Oq小于纯粹竞争长期均衡的价格和产量OP1和Oq1。因此,在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有多余的生产能力qq1没有加以利用。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厂商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达到效率最高之点,但垄断竞争厂商则不能够达到这一点。
(2)、张伯伦接着分析价格不变时,调整产品的情况。他认为,调整产品是由于产品差别的存在而产生的。因为销售者的销售量决定于他的产品和其竞争者的产品发生差别的方式。差别可能是由于产品的质量、包装、服务方式、经营方式和企业地址的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有的具体明确,如新的设计等,有的变化缓慢,如服务质量的改变等。调整产品和调整价格一样,目的在于实现最大利润。当一个企业家接受市场通行的价格后,他就要确定他的产品或对其产品作出各种改变。比如在他开办企业之初,他可以自由选择产品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它的一些多少是永久的特性在内。例如零售业对场地的选择、制造业对商标的选择等,但以后的选择范围就缩小了。虽然如此,在零售业中,可以经常改变与销售业务有关的服务质量和其他情况。在制造业中,对产品或其容器作技术上或质量上的改进总是可能的。
产品变动的特点不同于价格的变动,因为产品的变动常常是包含着生产成本曲线的变化,一旦它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市场对它的需求。因此,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问题就成为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利润的产品。
产品变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本质上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变劝。因此无法用一个坐标轴来衡量,或用一个具体图式来表示。
由于张伯伦对产品变动的含义和对产品差别的含意同样解释得太宽,以致产品的变动范围,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3)、销售费用。张伯伦认为,销售费用中广告支出是最重要的项目。除此以外,还包括推销人员的工资、橱窗陈列、新产品的展览和经纪人的酬劳等费用。他认为,如果购买者完全了解企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或者假如消费者的欲望一定,那末销售活动就不会生效。事实上消费者并不知道某些厂商的存在和他们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广告的作用就是改变欲望本身或者改变满足这种欲望的渠道,广告可使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就是说,销售者在他所决定的价格水平上所销售的数量,比没做广告时为多。
张伯伦进而提出区分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标准。他认为生产成本创造效用,满足需求,而销售成本则是创造需求本身和转移需求,即:那些用来使产品适应于需求的成本是生产成本;那些用来使需求适应于产品的成本是销售成本。这种区分和供求有关。生产成本增加供给,而销售成本则增加需求。张伯伦认为,广告只有在纯粹竞争情况下才是浪费的,因为销售者不需要通过广告就能卖出他愿意出售的数量。
张伯伦认为,销售成本曲线和生产成本曲线一样,也是U形的。销售支出特别是广告支出,其效果开始时是递增的,以后就转变为递减的了。在开始做广告时,一再重复进行,只要冲破消费者已有的消费习惯,继续增加广告开支,就会增加销售量。同时,由于销售支出增加,销售机构规模因而扩大,也会产生大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在这两种情况下,销售支出的效果是递增的。但是由于:a.最好的潜在市场(即任何一群对某一产品的潜在的购买者)一般总是最先开拓。如果增加销售支出开发条件差的市场,其效果总要小一些。b.继续增加销售支出于任何一个市场,由于需要购买者舍弃的其他欲望,对他自己说来是愈来愈重要了,他们便不会轻易地加以舍弃。基于这两条理由,继续增加销售支出所产生的效果会转变为递减的。因此,在收益递增时,单位产品的(平均)销售成本曲线是下降的。达到最低点后,由于收益递减情况的出现,曲线转而上升。以生产成本曲线为基础,加上销售成本曲线就形成总成本曲线(包括平均的和边际的成本曲线在内)。
由此,张伯伦认为,在生产成本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垄断竞争的均衡价格,首先由于增加了销售成本,然后由于需求曲线切总成本曲线于其最低点的左面这两重因素,而高于纯粹竞争的均衡价格。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论虽然打破了有关市场类型的两分法──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但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的和时代的特征则是少数大企业垄断市场,金融寡头主宰经济,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是出售差别产品的许多中小资本家之间的垄断竞争。西方许多经济学家承认,垄断竞争只存在于生产牙膏、肥皂、糖果等日用消费品制造业和零售行业之中。
虽然是这样,张伯伦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非价格竞争因素引进他的理论之中,却反映了一定的现实情况。实际上,非价格竞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包括垄断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如果要想求得经营上的成功,必然要着重运用非价格竞争。
04垄断竞争论相关论文
1.分层式垄断竞争: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的分析苏治;荆文君;孙宝文管理世界-04-15
2.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基于垄断竞争的贷款市场的分析孙国峰;栾稀财贸经济-11-11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与国有股最优比例——基于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陈俊龙;汤吉*广东财经大学学报-02-19
4.垄断竞争框架下来自进口的贸易利得:一个文献综述陈勇兵;康吉红;李冬阳国际贸易问题-06-15
5.平台竞争、三重垄断与金融融合谢富胜;吴越经济学动态-10-18
6.我国影子银行与货币*策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垄断竞争的影子银行体系下的金融加速器模型吕江林;万远哲;张斓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1-10
7.创新活动与企业融资——基于垄断竞争银行业视角的研究芮红霞金融论坛-03-05
8.反垄断、竞争强度与高管激励王彦超;赵婷婷;纪宇财贸经济-03-08
9.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垄断竞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估计李春吉;范从来;孟晓宏世界经济-07-10
10.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态势: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陈艳萍会计研究-06-15
读者福利
添加客服回复“垄断竞争理论”
获取10篇范文
不用发朋友圈,不用集赞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