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看到一个问题,已经大四的毕业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没有特长,没有技能,没有证书,该如何找工作。突然就想到我们买商品,遇到“三无”产品,你还会心甘情愿买单吗?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是大学生没有掌握好专业知识,缺乏核心竞争力,指望社会和企业来买单合适吗,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就业是躲不过的“坎”
如今已是4月中旬,多万高校毕业生,仍然有不少同学没有着落,毕业即失业,同时面临失学失业的窘境在这部分同学来说有着切身体验。年的考研刚刚让我们体验了什么叫竞争的残酷,就业难,所以有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考研上,但考研同样难,也许能缓解一时的就业压力,但终归要面对就业的问题。
也曾有同学问,什么时候体验到学历的重要性,我想在就业的时候体验得应该最为深刻。网上有不少帖子抱怨很多企业只要,,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普通院校同学的简历甚至都不屑一顾,大部分直接进了垃圾桶。甚至有网友感慨,感觉自己的普通本科就像白上了一样,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都缺少竞争力。
就业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前不久,教育部刚下文撤销个本科专业(另外调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个),就目前的就业情况来说,取消一些不适应社会需求,或者过于饱和的专业,调整新增人口缺口较大,社会需求量高的专业,长远来看是利于学生发展的,但对于目前正在学习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比较尴尬。去年的时候,人民日报也曾撰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不容》,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问题还是自己浪费了大学的时间,错过了提升自己的最好机会;也有人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大学扩招,大学人数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大学生人数的供过于求;还有人说是因为就业门槛的提高,社会和企业只认名校,要求高学历等。
抱怨无益,先做好自己
站在不同角度,必然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不管如何都得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抱怨换不来任何就业机会。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就像“三无”人员,还是要想办法弥补这个差距才行。如今已是四月,好的就业机会确实已经不多,而且,两个月后,因为自己身份的变化(虽然现在很多地方规定在毕业内两年内未签约的学生都算作是应届毕业生,但离校后,将很难在依靠学校这个大平台找工作,身份已然发生了变化),就业形势也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抓住有限的时间,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保持对就业的信心和尊重
认真准备一份个人简历。这是就业求职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工作的基本尊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从网上找一个模板,但缺点是容易雷同,不易出彩,能够自己设计一份有特色的简历更好。把个人的基本信息完善,基本经历进行填充,然后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修改和润色,重点是发掘个突出个人的优点和长处。
其次是参加就业培训。一般情况下,学校就业部门都会组织相关的就业培训,从简历制作修改,仪表礼仪,面试技巧,口语表达等各方面都会给予指导,刚开始可能会发现自己像个小白,但是见得多了,自然也会提高求职技巧,增加一些信心。
第三是鼓起勇气投递简历,参加招聘会。不要指望投出去的简历都会有回应,石沉大海的可能性非常高,关键是要让自己迈出这一步,躲在屋里把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没经历过实践的检验也弄不清楚就业情况到底是怎样。如果能够获得面试的机会再好不过,可以借此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求职的过程中,碰壁在正常不过,一定要不断给自己打气,保持强大的内心。
第四是锻炼一些实操能力或者考取资格证书。求职这段时间,除了要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还可以借在校的这段时间,学习一些在短时间内容易掌握的实用办公技能,比如office软件,PS技能,SPSS数据分析软件等,或者学习一些跟行业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运用较为广泛,学习难度也不是特别大,学校里这类大神较多,多请教,自学成才也不是多难,但是在求职的时候就可能成为自己的一个优势。
第五是学会收集和分析就业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可以适当停下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得失,发觉自己的优点,明确自己想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大概的薪资待遇期望值是多少,是优先考虑工资还是优先考虑未来发展等。这时候再投简历,就要更有针对性,不要再广撒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