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社会打造具有创新素养的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国家不断的向前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各民族的先列。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经过我的观察,当前许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依然保持着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灌输、轻启发”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更新教学方法,如何用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本文,笔者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再根据笔者的教育经验,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供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素养;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
1.教育方式停滞不前
创新素养的培养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但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受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偏执的按照自己教育经验对学生授课,一昧的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当中,思维能力、语文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得不到提高。
尤其是年级较大的老教师,多年的教育经验让他们不愿主动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改革创新。而年轻的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这个新名词过于生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使有部分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他们也只是浅尝辄止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还没有见到效果时,这些老师会因为害怕扰乱教学计划又回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就让初中的创新素养教学一直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2.课堂气氛不够积极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大脑思维。但我通过对学生们的采访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是枯燥无味的,每到上语文课时,他们便会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强制式的听老师讲课,有时候整节课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话,学生们鸦雀无声的默默记着老师的笔记,然后在下课的时候机械的背诵重要知识点。长期在这样枯燥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们便缺乏了对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对语文这门科目产生排斥心理,又何谈在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异彩光芒,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点,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步骤。
3.课堂内容的局限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然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都是由编撰者精挑细选的精品,但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们在课堂上会着重的讲语文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忽视语文园地等能发挥学生创新思维栏目的教学。同时,语文教材仅是老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范例,如果老师单纯的以课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内容,便让教学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综合掌握语文知识,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初素养的策略
1.正确认识语文创新素养内涵
语文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原有的旧事物的学习中产生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当前社会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但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是指促使学生去理解、掌握知识,从而延伸到对其它方面的能力。但目前许多老师一提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会走入另一个误区,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学生脱离教材,去说问题的答案,只要答得离奇,就是创新,其实不然,只要学生用别出心裁的角度观察问题,每一个合情合理的新发现都是学生的创新。
2.更换教育方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堂教育不再是生硬的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课堂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重结果轻过程”向“重结果更重过程”的转换,只有引导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以学生为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当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应当更换教育方式,深入贯彻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创新时不受外界的干扰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不断超越他人,寻找更有新意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尝试摆脱过往一昧灌输知识,直接得出结论的教学套路,利用线索让学生主动思考,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打开学生创新思维,如在《藤野先生》这一课中的,作者在文中写道“东京也无非就是如此。”如果老师和过往的教学方式一样直接揭露问题的答案,也很有可能将学生的创造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老师不妨给予学生相应的线索,让学生通过线索对这句话展开想象,这样一些学生就可又能对这句话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在我的教学经验中,便有学生用新颖的角度解释了这句话,他认识鲁先生以着伟大的志来到日本求学,却没想到日本也是这样乌烟瘴气,他感到十分的痛苦与失望,于是他迫切的想学习本领报效祖国。在学生的答案中我看到了他陌生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造,如果是标准答案,学学生对这句话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过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室里常常充斥着严肃和紧张的氛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上似乎老师才是主角,少数同学是配角,大部分同学是观众,在这种氛围学习,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无趣,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当课堂中的问题不能立刻解出答案时,就会等着老师来念答案,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应当构建宽松民主的和谐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才是学习的主人。
而语文分析角度多种多样,不像数学的最终结果只有一种答案,只要答案合情合理,不偏离主旨即可。因此,部分学生会因为经验不足在分析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得出的最终答案偏离了正确轨道,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用充足的耐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为学生营造鼓励和支持性的氛围,让学生在鼓励的氛围中充满源源不断动力,从而发展自我潜能,开发创造思维。
4.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里,我主动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举办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赛中激发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利用“舌战群儒”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除此之外,老师还可根据语文课文编创话剧,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角度看待课文中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自主编创动作,这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总结
在当前,许多老师仍未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但培养学生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族进步的需求,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本文,笔者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例如教育方式停滞不前,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再次基础上,我提出了四个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方法,第一,老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创新素养内涵,第二,抛弃传统教育方式的糟粕,改革创新,第三,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支持学生主动创新,第四,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虽然这些论文分析尚浅,但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策略,《山海经:教育前沿》年第7期.
[2]徐露,浅析初中语文教育中如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生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