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杨琳实习生张希敏
北京报道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求职季。
对于很多毕业生和职场新人来说,每个人的求职和工作经历都充满了故事。机遇、挑战、希望和焦虑,伴随着他们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开始为人生奔忙的他们,是兴奋更多还是落差更多?
硕士生:找工作靠缘分,每月到手一万二
去年6月,沐沐自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目前已经考上*队文职。回顾自己的求职路,她用一句话概括:找工作就是个缘分。
一直以来,沐沐的目标都很明确: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对她来说,在北京落户非常重要,所以想留在体制内。
从研三开始,沐沐着手准备公务员考试,不过,让她骄傲的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反倒成了报考的阻碍。“报国考,艺术类能考的岗位特别少,筛选完之后就没有几个能报的了。只能报那种三不限的岗位,我报的外交部,肯定考不上,竞争太强。”
后来,沐沐又参加了京考,以笔试第三的成绩进入面试。因为疫情的原因,面试推迟了整整5个月。期间,沐沐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投简历。大小国企、报社,她都没放过,不过,要么是笔试被卡,要么是杳无音讯。“我知道自己专业比较小众,虽然不好找工作,但也没想到这么难找。”
“多煎熬了5个月,最后面试也没考上,补录也没进。”沐沐回忆道:“有时候有希望了,然后忽然又没希望了,到最后感觉快走投无路了。”
对于*队文职的考试,沐沐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因为它和京考面试都在去年8月,沐沐的精力几乎全放在京考面试上,面试结束后,准备文职笔试的时间所剩无几。
不过,事情的转折往往在意料之外。沐沐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文职出成绩已经接近11月份,当时就在想,如果再失利,到了明年我不是应届生了,想进体制内更难。进私企的话,就要通过社招渠道,有人推荐还好,没人推荐也很难。”沐沐回想当时的心情,就是两个字:绝望。
“没想到,一开始没抱希望的工作,竟然是最顺利的。”沐沐说,对于现状她比较满意,忙起来确实非常忙,但平时还好。每月收入在元左右,对物质需求不太高的她来说,已经足够。
普通本科生:入职4个月,想离职
广东东软学院的冬冬今年大四,工商管理专业,在当地一家电商企业已入职4个月。
薪资方面,冬冬目前每月能拿到元左右,符合他最初预想的~元区间。他介绍,在公司干了很多年的领导,大概能拿七八千元,运营总监大概能拿到每月~元。
一直以来,冬冬都希望从事电商行业,找工作时,他投了很多广东当地的电商公司。入职前,除了自身爱好外,他觉得电商行业可以学到东西,对自我提升很有帮助。
“电商现在太难做,门槛也挺高的,而且投入率回报率不一定很好,和我想象中的还是不太一样。”入职4个月,冬冬体会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有了离职打算。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这家公司已经不能带给他更多的提升。
“工作内容上,比如平台、店铺有什么活动和规则,需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