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知网,要点脸吧
TUhjnbcbe - 2023/1/17 19:30:00
中医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0275.html

大家好,我是马拉松。

今日,一位89岁的中南财经*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火了,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前十,连央视都出来评论。

事情起源于这位89岁高龄的资深学者,自年起,就把中国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知网,给告了。

知网擅自收录他余篇论文,更让老先生气愤不已的是,他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甚至连下载自己的论文居然还要付费。

近日捷报传来,老先生与知网的官司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先生诸多著作,都是在经济学、历史学方面影响力巨大的关键作品,被无数学者不断引用,至今仍是全国高校推荐书单中的常客。

赵老本以为胜诉之后,双方可以理性地坐下来协商,签订合同,在合法范围内继续共享自己的知识结晶,毕竟知网几乎是中文文献查询的唯一入口。

可吃相难看的知网像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彻底不要脸了,迅速下架了先生的全部作品:

跟我要钱?下架,都TM别看了。

而它本可以双赢,继续共享知识资源,拿出一部分的版权收入给作者本应该拿到的那份。

知网,这个源自年“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项目,当年打出的口号是“全国共享创新知识资源”。

如今,知网涉及的司法案件高达起,与侵权相关的纠纷位列前三,占据了绝大多数。

屠龙勇士变成恶龙,打着传播知识火种的旗帜,大行“不问自取即为盗”的勾当,何其讽刺。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赵德馨“加上“知网”可检索到篇文书。

这意味着,赵老师状告知网多达次。

因为判赔标准过低,他只好进行批量维权:

这也意味着,知网所做的是多次侵权。

并且当赵老师针对某一篇文章维权胜诉后,知网仍有剩下的篇可以继续盈利,榨取所有剩余价值。

在维权的过程中,赵先生表示知网态度很强势。

吃着你碗里的,想着你锅里的,吃完了还把你的锅砸了。

欺人太甚。

在维权过程中,赵先生一个一个地联系着当初的论文合作者,想得到他们授权去做这个事,但也有一部分人害怕得罪知网,持不干预的态度。

对此赵先生说:

“很多年轻的学者虽然受到了“欺负”,但他们不敢主动去维权,因为他们还要靠中国知网来评职称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多考核要依赖知网。我已经退休了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

赵德馨教授年事已高,维权之路对他来说举步维艰。

但这一次,我们赢了。

随后赵老师的学生,中南财经*法大学的退休教授苏少之也用同样的方式起诉了知网,并且胜诉:

同时,中南财经*法大学的周秀鸾教授也拿起了法律武器:

年,知网曾擅自电子化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并进行付费传播。

骨灰馒头,知网吃得很香。

结果被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状告,赔偿、下架之后,知网还不要脸地喊了一次冤:

最终被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驳回。

大快人心。

要知道,垄断性产品本就是公共产品,与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盐、铁无异。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知网作为学术资源的垄断性平台更应该展现出自己公益性的一面。

这一次是70万,在正式实施最新的《著作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原则之后,或许就是70亿。

滚君在此奉劝一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天下人苦知网久已。

知网的收费方案,不经让我叹服它的技巧。

不仅下载自己的论文需要付费,还布满了很多骚操作。

下载论文按页数收费,每页收费0.5~1元。

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海鲜论只卖,不论斤,龙虾吃得爽,结账一看。

“惊喜”的是,付过费的论文,一年之后想下载得重新付费!

再让我们看看知网付给作者的报酬:

博士论文元现金,加上元阅读卡。

硕士论文60元现金,加上元阅读卡。

寒窗苦读三十年,被知网叫花子般地打发了。

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买断了无数篇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论文版权。

仔细看,为了获得那60元现金,作为硕士或者博士的你,首先得登录知网确认已经出版,然后将本人的学位证、身份证复印件发至杂志社指定的传真或邮箱,同时下载《稿酬领取信息表》填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号和邮寄地址等信息,并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然后便是等待知网发放稿酬及发表证书。

连60块钱都不给你。

这一切的一切令赵先生不解地发问: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

这是一个问题。

年,北京大学图书馆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网,要点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