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连中科院也买不起的服务,是知网
TUhjnbcbe - 2023/2/17 8:23:00

教育思享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知识产权的“边界”,应该如何界定?

比如在年4月10日,全球同步公布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但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很快发现,某国内图片网站不但收录了照片,还堂而皇之地备注:

“黑洞版权归网站所有,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紧接着,该网站被相关部门约谈,还被网友曝出,连国旗和国徽,都被该网站违规声明了知识产权。

更过分的是知网,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确实为机构、院校和个人提供了学术研究方面的便利,理应收取一定的运营费用和订购费用。

但是仅中科院一家,每年就要支付近千万使用费,还在连年涨价。

这谁能受得了啊!

可是,收录在知网里的学术文献,分明是各大院校和学者的知识成果,怎么知网“违规收录”的时候不给作者支付一毛钱版权费,收录到网页资源库里,就好意思问各大院校和学者收取高昂的订购费呢?

不得不说,知网这个知识产权的“中间商”,赚的不是差价,而是全款。

01

更可怕的是,年预计有万高校毕业生,还有为数不少的硕士生、研究生,更有亟需评职称、搞研究的教师、教授和专家,少说也有数千万人。

只要你需要发布学术论文,知网查重,就是你逃不过的“一刀”。

也不贵,一个人少说也得几百块吧。

但是妙就妙在,院校、机构和教授只认知网、都信知网。也就是说,就算你想别出心裁地使用其他的查重工具,但是评审论文的教授专家,可是在知网里查重的,而你呕心沥血发布的毕业论文,最终也将“免费而荣耀”地归属于知网。

这可就忒“霸道”了!

02

如今的知网,看上去是个学术资源库,但确实是“生财有道”。

单就这一手“收录论文然后卖给作者”的模式,少说也能带来每年上亿收入,更遑论数千万学生和学者“强制查重”的巨额收入了。

据悉,自年以来,知网数据库收费价格的年平均涨幅超过10%,近十年更是每年超过20%。我数学不好,大家可以扳着手指头算一下,近20年以来知网的订购费到底涨了多少倍?

从运营性质上来说,取意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理应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公共物品、全国科研成果和互联网平台“四合一”的知识资源库。

然而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汗牛充栋地收录了浩瀚无际的科研学术成果,大多数知识分子却突然发现:

知网,似乎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了!

光查重一项,就让许多家境贫困、手头拮据的农村大学生直摇头:

期刊杂志社投稿论文检测系统,适合期刊杂志投稿、期刊发表和论文定稿;

专科、本科等高校专用检测系统,适合专科、本科高校论文查重定稿;

高校硕博论文查重系统,适合于检测硕士、博士、MBA等文章;

大分解检测系统,检测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的首选查重系统适合期刊、本科、研究生初稿查重;

小分解查重检测系统,适合于专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论文前、中期或分段重复率检测。

但凡你要查一篇、写一篇论文,就要花费几十元、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的“查重费”。

套路感,直接就拉满了!

03

如此“霸道”的收费逻辑,绝对不是因为知网平台的数据传输快、服务质量高、阅读体验好。

归根到底,只能用“垄断”两个字来解释。

实际上,不只是中科院一家,对于知网的“昂贵收费”怀有质疑态度。从年至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因为知网涨价幅度过高而暂停使用。

而此次中科院和同方知网公司就服务费用和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仍抵不住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于近千万续订费用的“霸道坚持”,并且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苛刻。因此只能宣布“自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当然从总体而言,知网堪称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集中了近年来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

但是你资源再多,其内容和著作权也是属于各大院校和相关学者的,不能说你出钱买机器搭网站,建了一个全面完备的学术资源库,免费把各行业和院校的学术论文收入“筐”中,就有权拿着论文买卖使用权了。

因此相关学术资源的知识产权,不该由第三方“数据库”来肆意支配,即便是出于学术资源集中和统一管理的目的,必须要建立期刊论文资源库。

最起码,你得让渡一部分权利和资源给论文作者、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吧?

总之,悄无声息地将学术资源免费收纳,然后高价卖给科研学术机构和学者,不管怎么看,都是和国家、社会和学者日益增持的科研需求背道而驰的。

不管知识产权的“边界”如何界定,最大的收益都应该归属于原创作者。

而不是像知网这样的“中间商”。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中科院也买不起的服务,是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