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材料江湖从作文之法看博士文章致谢
TUhjnbcbe - 2023/3/24 19:58:00

作者:普会

阅正

不好的文章千种万种,好的文章却似一个模样。近日,中科院*国平博士文章《致谢》在网络走红。从写作方法上看,此文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内容结实,主题、结构、观点、材料、语言五个要素摆布的恰到好处,是篇情理交融、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立意高远。立意高远,才能引人入胜。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等胸怀!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何等气象!作者以抗争命运、拼搏进取、奉献社会为主题,通篇每个段落、每个词句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给人奋进的力量、向上的渴望。“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字里行间透露着坚强,充满着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正能量。谁人没有父母,越是回忆越是牵肠挂肚,谁不曾经历痛苦,但苦尽总会甘来。这样的主题打动人心,引人共鸣。

结构严谨。文章讲究逻辑,围绕主题摆布结构,纲举目张,文气才通畅,文脉才清晰。这篇文章开头句“二十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提纲挈领地交代出下面要写的内容。正文采用递进结构,以时间为线,介绍从出生到博士毕业经历的苦。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他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他十七岁时去世。高中之前挣学费艰难,高中时幸免学费,而后终于进入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最后博士毕业。末尾一段总括,把小学、中学、大学、读研、读博的地方集中说了一遍,带出结尾,结构完整,逻辑紧密。

观点鲜明。文章内容由观点和材料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其中观点尤其重要。观点是思想的精髓,文章的眼睛。没有观点,材料就如一堆散沙,让人不知所云。这篇文章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观点。《致谢》一文,第三、第四、第五段开头都是观点。没有这些观点,后面的经历就让人感觉平平常常。比如,第三段开头说“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若没有这个观点引领,后面谈夜里抓*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出租水牛、被狗和蛇追,我们就会以为是在享受田园乐趣呢。

内容结实。文章要立得住、立得好、有人读、耐回味,应该追求短、实、活,在相对小的篇幅内,以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证明观点,以精炼鲜活的语言表达要义。这篇文章全文不到个字,比一般随笔都短,在洋洋洒洒的数万言博士论文后面更显精短。过去经历,只写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事,故事有所取舍。词句长短结合,以短句为主,朴素又不失鲜活,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慰藉。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多么坚毅,多么潇洒!一个人决定不了在哪生,但可以决定怎么长,决定不了在哪上学,但可以决定怎么学。家有贫穷富贵,风雨一生,转过头才发现,爱你都是一样的。这正是当今每一名奋进者的心声。文章致谢亲人,致谢师长,更在致谢时代。

文无定法,只要言由心生当写不差。意取高远,只要打动人心就是好文。

附:致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材料江湖从作文之法看博士文章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