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刚入学的研一小透明们,想要在专业上做出一番成绩,这就要从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如何着手?如何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丰富论文内容?如何筛选投稿期刊?
小编带着困惑向几位学术大佬取经给大家奉上刚出炉的,“论文发表宝典”
如何确定选题/研究方向?
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不尽相同,主观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多思考多钻研,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供大家参考。
(1)留意理论课程、实验操作和学术讲座
在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程,亦或对作者及其论著中的某一个观点、某一种研究方法产生兴趣。
而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上,老师或专业大咖不仅会谈到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还会提出一些前沿的设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启发。
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们有实验优势,可以在实操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比如药物化学专业可以从一些药用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中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产生新的药物或者新的治疗效果等等。
(2)阅读相关文献
阅读综述类的文章,可以先从中文入手,再慢慢过渡到英文的综述类文章。可以通过相关网站或数据库等渠道查找文献。将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一个汇总,然后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自己的研究方向。
从本科期间写的文章或毕业论文中寻找有研究价值的idea,可以对此进行延申,挖掘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多与导师、师兄师姐沟通探讨
在小编采访过程中,这是每个学姐学长都敲黑板划过重点的,足以看出其重要性。无论你是否确定了选题,与导师沟通一定是获取灵感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
从拟定题目到撰写、投稿、反复修改、发表整个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可以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虚心请教,而你导无疑是最强大的后盾。
许多学姐学长都表示在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过程中,帮助最大的人就是各自的导师,修改文章时非常细心认真,大到文章的框架结构,主体方向,小到图片该如何处理,表格该如何设置等,导师都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和支持。
投稿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宜?
(1)投稿流程与审稿周期
投稿后,先由主编分配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再负责送给不同的审稿人,一般作者和审稿人之间是不能直接沟通的,必须经过责任编辑。而责任编辑通常不会告诉你审稿的具体时间,审稿周期长短通常取决于审稿人的审稿快慢,然后审稿意见返回到责任编辑那里,责任编辑的处理快慢也影响到你收到审稿意见的时间。
通常SCI的审稿时间有网友分享,投稿之前可以先查查其他网友的经验,这样可以为预估审稿周期提供参考。
由于审稿时间各不相同,在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大家要稳住心态,多询问导师的意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提前做好规划,以免与毕业时间冲突。
(2)如何与期刊编辑沟通?
和编辑沟通主要是通过coverletter,在信中要把自己论文最重要的创新点突出出来,引起编辑兴趣,也需要体现自己文章与期刊方向相一致。
另一方面关于审稿意见回复,用词要体现自己谦虚的态度,保持对编辑和审稿人的尊重,尽可能按照他们提的意见修改。最后要注意的是文章接收后,编辑会发邮件确认文章排版的proof,一定要认真检查,避免发表版本出现错误。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文字:袁萧萧编辑:高诗雯审核:周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