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二战专业第一上岸,请相信积累的力量天津师
TUhjnbcbe - 2023/4/11 8:08:00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m.39.net/news/a_5945948.html

大家好!我是肉桂,本科毕业于一所中部地区的新闻学专业,是一名二战考生。今年初试总分,专业一(),专业二(),最终以初试第一、总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拟录取。

随着4月9日拟录取通知的发出,我漫长的年终于结束了。尽管距离拟录取名单发布已过去将近一个月,现在的我依然怀有一丝雀跃。一字一句地敲下这些经验性的文字,希望对尚处迷茫与不确定之中的你有一些小小的启发。

一、个人情况

我是一名二战考生,一战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迅速投入到考研复习,在完成暑假实习后才在9月不紧不慢地开始正式复习。我当时在没有进行任何信息搜集的情况下报考了一所的新闻学学硕,现在想想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儿头铁。虽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复习状态,但由于新传专业课内容庞杂,参考书目较多,加上目标院校当年的命题风格转型,没能成功上岸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一战的失败让我有些受挫。本想毕业后直接工作,但第一次初试成绩第六的结果又让我心有不甘。为了不让今后的自己后悔,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再来一次。

二、学校及考情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并不是一所、,如果你特别看重学校的名气声望与综合实力,天师也许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对我个人而言,二战选择天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专业实力。天师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首个开办新闻专业本科的院校,新传专业在年全国第四轮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中评级为C+,并不输一些高校。这也是促使我报考天师最为重要的原因。

其次是对于上岸可能性的考虑。因为之前经历过一次失败加上我个人性格原因,所以再次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求稳。在浏览对比过多所院校的历年真题与报录情况后,我发现天师专硕的题目难度相对适中,而且由于不是自划线学校,分数线与国家线相一致,每年三四十人的录取人数也不算很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再次是地理位置。天师所在的天津市是一座沿海城市,毗邻北京,有着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天津,也希望未来能够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

最后就是一些其他的因素。之前与本科就读于天师的同学聊天时了解到学校的学风还不错,而且天师新传学院院网的教师简介做真的很用心(外貌协会实锤)。

二战的我最终在年4月底定下了目标。

三、初试备考

相较于第一次考试,第二次时间更加充裕,有了第一轮的经验,复习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从年5月份开始,我进入了正式的复习,大致的时间进程是这样的:

专业课

1.参考书

天师专业课参考书一共10本,本数看上去比较多,不过重点相对突出。

理论类

这几本书中的重点无疑就是《传播学教程》与《网络传播概论》两本,考察比重很大。因此需要做到对内容十分熟悉,就算不能将内容熟记也要至少能够做到看见目录迅速反应标题下的对应内容是什么。

其次就是新闻史,天师专硕对于新闻史的考察并没有非常的深奥复杂,能够做到对中外新闻史知名的报人、报刊以及标志性、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熟知并理解就可以了。天师这两年的考察以中新史为主,20年考了*报的三次改革,今年则是考了有关《新青年》的发展进程,都是比较基础的。

《新闻学概论》这本书一般都会在试卷上直接考察,今年考察了“三贴近”。对我来说,背诵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积累答题语料,尤其在回答涉及马新观的问题时特别好用。所以这本书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传播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比较生涩,尤其是对于文科生而言显得不那么友好。不过也不需要害怕,一是分数比重相对较小,再是书本后三章内容考察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有较大考察可能性的章节也有所偏重。去年考的是信度效度还有社会科学研究的步骤。

《公共关系学》这本书也是考察比重较小的书,题目的答案都是书上原文,章节的重点很突出,但是要尽量做到书上内容没有死角。

实务类

实务类的书相对来说比较厚,但重点考察的内容实际并没有那么多,所以也无需紧张,其中《新闻编辑学》更加重要。背诵实务知识时不要求做到一字不落,理解并能用专业词汇复述出大致意思就好了,复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复习过程

由于第一次考试一人复习走了不少弯路,这次二战我跟着爱传播的通用全程班一步一步走完了初试复习。以院校的参考书内容为基础,加上爱传播全程班课程的补充足以沉着应对考试。

·5-6月

这一阶段以浏览阅读参考书为主。

我第一遍通读时都会勾画好重点内容,方便后续笔记整理。笔记其实不需要自己从头整理,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抄书,费力不讨好。可以通过某鱼购买笔记等各种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笔记效率会高很多。当然顺便还能向售卖资料的学长学姐询问一下院校相关信息,一举两得。不过有的参考书,比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和《网络传播学概论》这三本我是直接拿着书背的,因此通读一遍后也就顺势开始了第一轮的背诵。

·7-8月

这一阶段以理论知识提升为主,并且正式开始实务训练。

这时我基本上所有的参考书都已通读过一遍,部分参考书的二轮背诵也已开始。脑海中对大部分知识留有了印象,因此开始着力形成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很多经验贴都会提到的“知识框架”。我个人其实也没有像很多大佬一样实实在在地列出了很多知识框架,甚至8月份结束后框架也没有完全建立好,不过在复习过程中有这种框架意识还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将脑中散乱的知识点逐步梳理分类、相互勾连,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的运用输出更加灵活自如。

这个过程很玄妙,也确实有一定难度,一点一点慢慢来,每日坚持对知识反复的记忆、背诵与思考,总能够让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日趋明晰。

在构建知识体系时,也需要对知识深度进行挖掘。爱传播暑期强化班的内容特别丰富,由几位老师分成几个大的专题进行提升性内容讲解,对于基础知识的横纵向拓展与深化很有助益。结合日常的专业课背诵,我的知识体系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

我的实务训练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第一次考研惨不忍睹的实务成绩让我这次对实务训练加倍认真。实务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方法论的掌握,二是个人练习,三是素材积累。实务班的老师讲授的方法与经验都非常实用,批改作业的学姐们也特别负责且有耐心,会一点点地指出我的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跟着实务班的节奏,我在8月4日开始了第一次实务批改,并且基本上在随后的每一周都会进行相关的练习,保持写作的感觉。说实话,我之前并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甚至对于评论还有一点畏难情绪,总想要逃避现实。

不过逃避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种时候一定一定要对自己狠下心来,咬牙使劲逼自己一把。多多练习你就会发现掌握了正确方法以后,实务写作并非洪水猛兽。

我的素材积累工作是在复习过程中一点一滴进行的,一般主要通过阅读高质评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专业第一上岸,请相信积累的力量天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