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青海、内蒙古、新疆、河北、天津、江西、安徽、甘肃、重庆、海南、湖南、辽宁、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山西、福建、河南、吉林、宁夏等23个省(区、市)公务员招录考试,都将于年3月27日举行。
临考还有十来天时间,如何备考才最有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有的说刷题,有的说押题,有的说练字,有的说背诵范文,有的说积累热点,等等。这么说,可能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都不是效果最佳的办法。
以我及许多高分考生的经历和体会,临考前这段时间,最好能进一步系统梳理自己所报职位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把握各类题型题目、作答要求的演进,认真反思、修正、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解题思路,切实增强作答各类题型的的针对性有效性。
下面,以报考吉林省直、市(州)直职位的申论甲卷(-年)为例,讨论如何梳理申论命题规律,以及把握这一规律对应试的启示。同时,也为各级各类申论备考提供一种思路。
以下介绍的方法,可能感觉没什么过人之处,甚至感觉没找到什么捷径。实际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最大的捷径就是沉下心来认真梳理反思改进。
一、梳理历年题型设置总体规律
申论题型设置,主要有五大题型,即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建议题、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可能我孤陋寡闻,尚未见过超出这五大题型的申论试卷。
梳理的素材源自网络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题量比较稳定。年以来均为4道题,对做题的节奏感把握比较有利。也就是说,一般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多长时间、作答综合分析题需要多长时间……临场开考时一定要心里有数。即便试题难易设置可能有所不同,但每道题的用时误差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否则就容易“打乱仗”。
2.题型比较规整。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论证作文题是必考题型,对策建议题、公文写作题是“二选一”题型。从充分备考的角度来说,这5种题型的解题思考都需要掌握,但就公文写作题而言,却并不需要刻意掌握各种公文格式(下面会说明理由)。
实际上,只要把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搞清楚了,爱怎么命题就怎么命题,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下面,将针对性介绍各种题型命题情况。
二、梳理历年归纳概括题命题规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属于必考题型。
2.均为单一归纳概括题。出现了问题表现、问题影响、问题对策的归纳概括,尚未出现问题原因的归纳概括。为此,要把握三点:①问题的表现、影响、对策的归纳概括思路要熟悉;②要重点熟悉问题原因的归纳概括思路,很可能是今年的命题重点;③要了解综合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防止命题“出其不意”。
同时,10年来,既考查了一个单一要素的归纳概括(如年属于问题的表现),也考查了多个单一要素的归纳概括(如年属于问题的对策+问题的影响),还考查了一个单一要素的正反方面(如年的现状,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尚未考查问题影响的正反方面(积极和消极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意义和危害),这也是命题的热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作答要求比较稳定、集中。除字数要求变化比较大外,其他作答要求虽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梳理为“内容全面,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的“十六字方针”,这属于归纳概括题典型作答要求。
如何做到“内容全面”,可详见《十包口罩元,一包口罩多少钱?这是申论备考务必破解的命题》介绍。
如何做到“概括准确”,可详见《纠结!归纳概括题各种参考答案,到底哪个好?用这把尺子量一量》介绍。
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可详见《申论之所以能考85高分,就是用这一方案,破解了条理性难题》介绍。
所谓的“语言简洁”,实际上与字数限制是紧密关联的,一个简单的理解,只要在字数限制内,就算“语言简洁”。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年均出现了“观点明确”的作答要求。那么,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呢?可详见《高分归纳概括题答案,到底“高”在哪里?这三张对比图告诉你》介绍。
作答要求的命题规律启示我们:要注重用“内容全面,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的“十六字方针”和“观点明确”的作答要求,来反思、修正、改进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逐一对照看是否符合这些作答要求,努力形成可控的解题方案。
三、梳理历年综合分析题的命题规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属于必考题型。
2.具体题型多样。基本涉及了综合分析题的5种具体题型,包括:判断分析题(如年),词句理解题(如、年),观点评价题(如年),关系阐述题(如年),现象透视题(如年)。还有的是两种具体题型的有机结合,如、年既是关系阐述题,又是现象透视题。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我只发现河北、吉林早些年出现过个别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极少见。相对其他综合分析题型,这种具体题型相对较偏,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3.作答要求相对稳定、集中。综合分析题由于具体题型多样化,其作答要求一般也“各自为*”。但纵览吉林申论甲卷发现,作答要求趋向于“观点明确、分析合理(透彻)、条理清晰”,当然也需要考虑字数限制。
实际上,综合分析题也是归纳概括题,在适用归纳概括题作答要求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一般是综合分析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也启示我们,可以把综合分析题作为归纳概括题作答,但必须体现综合分析题特有的作答要求。
四、梳理历年对策建议题、公文写作题的命题规律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对策建议题与公文写作题属于“二选一”的命题。
2.对策建议题的“原型”是对策性归纳概括题,适用归纳概括题作答要求的同时,其作答要求也有自身的特点,且相对集中于“合理性、可行性、操作性”。
3.一些公文写作题,虽然穿着“公文”的“马甲”,但实际上“原型”就是对策建议题。而且,这些公文写作题对公文的格式要求并不高,要么文体本身对公文格式要求不高(如年倡议书,年宣传稿),要么直接要求不考虑公文格式(不要写成完整的文章,写出主要内容即可)。
五、梳理论证作文题的命题规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属于必考题型。
2.均要求写成议论文。
3.文章标题命题形式比较灵活。有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但尚未出现半命题作文(比如标题需要“完形填空”,或者拟写正副标题的一种),因此要更加重视半命题作文。
4.命题倾向于引申性议论文。这10年的作文命题均属于引申性议论文,具体特点有五:①题目明确“从给定材料出发”,就不能完全依据给定材料,必须立足材料走出去;②联系(结合)实际,所谓“实际”就不是给定材料本身。③要求“以……为话题”,“话题”虽在给定材料里,但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就事论事;④有的作答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⑤还有的要求“视野开阔”(年)。
同时,在引申性议论文这个命题大方向下,还同时结合其他类型议论文展开。比如,、年的作文就需要结合关系评论性议论文展开。
5.命题倾向于“综合分析题+”。实际上,论证作文题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分析题,吉林申论甲卷尤为明显和突出。
比如,年作文就属于词句理解类的综合分析题,写出的作文就要体现对词句的理解。
再如,年作文就属于现象透视类的综合分析题,写出的作文就要体现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再如,年作文就属于关系阐述类的综合分析题,写出的作文就要体现对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和衔接。
还如,年作文就属于观点评价类的综合分析题,写出的作文就要体现对观点的评价。
以上试题素材源自网络,难免存在粗疏错漏问题,但并不影响对备考思路的解析。
我们可以参照这种方式,对所报考职位的申论命题规律进行解析。效果很不错,谁用谁知道。